2024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心得體會

下午我們實踐團隊的黨員們走進下梅村與當地的黨員進行座談交流。新老黨員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體會,整個交流會充滿了時光的軌跡,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裡面紅色革命歲月和現今的安居樂業的農家生活讓參加交流會的在場同志們有了頗多感慨。

(二)文藝篇

送文藝下鄉是積極宣講科學發展觀,促進基層農村文化建設和滿足農民民眾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也是我校歷年來“三下鄉”活動的優勢項目和重要內容。

為了這次的匯演,我們幾個主要負責人成立文藝下鄉活動籌備組,對節目進行製作、加工、彩排、篩選等工作,嚴把節目質量關,力爭通過歌唱、相聲、小品、朗誦等基層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展現新時期文化風采的、宣傳科學發展觀念的、突出學校文藝優勢的藝術形式,展現應科學子風采,並在活動中號召同學們學習基層人民民眾艱苦創業、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勤勞質樸、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同學們關注新農村生活,增強同學們服務基層的意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人才保障。

晚會籌備的時候,白天我們走在下梅村,村里貼著村委員會對我們將在這裡舉辦文藝匯演的紅紙告示,我們也熱情的邀請河畔邊的村民們互相轉告來觀看,這份我們送給山城的特別的禮物。

湊巧的是,我們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來此旅遊寫生的,來自我們福建師範大學的美術學院的校友。熱情的學長說,晚上一定帶上整個隊伍來給我們捧場。我突然想起一首耳熟能詳的童謠《歌聲與微笑》,我想我們此次用心的愛心匯演最想要的就是讓在場的人“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夜晚的下梅村叢林深處,兜兜神奇,在疏影橫斜中綻放幾顆星星。紅色的燈籠,朦朧的燈影映照著古橋,本是平靜的河畔在飯後陸陸續續有了波瀾,熙熙攘攘慢慢擁擠起來的人群,搖著扇子的爺爺奶奶,調皮天真的孩子們,熱情豪邁的大叔大嬸……那吆喝聲,那呼喊聲,對這個村落的瞬間印象是七月里的一迭畫卷,聽到它在麥兜兒里的隱約耳語,是與星光的對話,述說著那飛揚的童話。林間聽海,情定日落橋告訴我們星月童話花事未了,風來的時候,沐風,檸檬香草,寄語天藍。這是我作為晚會主持人站在這特殊搭建的舞台上,等待晚會開始前的感覺。

在一場預熱的開場舞后,帶著悸動的心情,作為主持人的我邀請了下梅村委員會的紀委委員李聰明以及我們應科院的余書記上台為我們此次武夷之行文藝匯演致辭,在匯演中,我們的同學們獻上了精心準備的詩歌朗誦《我的祖國》、紅歌聯唱《映山紅》《紅旗飄飄》以及舞蹈表演《我和我的祖國》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在場村民的陣陣掌聲。特別是舞蹈隊的姑娘們更是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台為我們唱山歌的老人,早晨他就找到我讓我給他安排一個節目,那種熱心與對我們的支持讓我動容。於是我在計畫之外,安排我們的志願者接待我們這位可愛又有才華的老爺爺,順利融入到我們的匯演節目中來。雖然他的山歌我們不能完全聽懂,但是那份愛心的傳遞跟我們是一樣。

匯演在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大合唱中落下帷幕,當我宣布晚會結束的時候,還在心潮澎湃中,看著村民漸行漸遠的身影,我的眼角瞥見了孩子們的不捨。特別是那幾個我們一有活動,就跑來的小女孩們,在我候場的時候,圍著我問姐姐你是做什麼的,穿得這么漂亮,然後嘰嘰喳喳議論開來的孩子們。忘不了,大人們逗她們說以後要不要跟這個姐姐學主持呀?還要唱歌,跳舞?她們那害羞的不好意思了一會,跟我拉鉤的樣子,我不知道姓名的孩子們……

這些不捨和感動都留在了xx年的夏日,留在了我這份難捨難分的暑期實踐之旅。

第三篇  武夷之魂

七月是詩歌的畫卷,我們迎著朝霞,踏韻而來。七月是歌舞的世界,我們穿著彩衣,駕雲而來。我們走進武夷山,武夷山人家,家戶戶都忙著採茶、做茶,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茶的清香。幾百年來,武夷山人世代傳承的不僅僅是原汁原味的製作方法,還有對茶一絲不苟的執著與熱愛。來此一行自然要參觀當地茶廠的制茶工藝,我們還有幸得到了茶廠吳大姐對我們熱情的招待,品嘗了幾種她推薦的紅茶品種,試吃了她自己調製的當地特產紅菇和木耳。

不虛此行,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參觀茶博園,大開眼界觀賞到了武夷山深處的九龍窠,陡峭的崖壁生長著的低矮樹叢中,名冠天下的大紅袍茶樹,它們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樹齡了,作為最初的母樹,現在整個武夷山區,僅僅只留下了這六棵。每年製作出的茶葉只有區區一市斤左右。所謂“物以稀為貴”,從這個角度來說,四兩大紅袍茶葉也就接近半壁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