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報告學習體會:​人心所向,必可“移”山

xx年是中華民族深化改革全力起航關鍵之年,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現特色社會主義新氣象的紀元。正值春暖大地,萬物復甦的好時節,迎著“兩會”“四個全面”風向標的指引,中山大學也邁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更為務實堅定的步伐。羅xx校長關於《凝聚共識、主動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春季工作專題報告,相當於為所有中大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團結針,只有凝聚中大人之心、匯聚中大人之力,主動出擊,我中大方可全面縮小與國內一流大學的差距,進而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凡成功者必善於因勢導利,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便可將十分的努力化作十二分的成就。

中山大學自建校之日起,一直具有向國際一流靠攏的意識。我校從xx年時便已提出要建設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目標,而在許寧生校長的帶領下,進而深化建設“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的,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因此,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向是我校明確的發展定位。值今教育作為“兩會”熱議話題,改革已提上議程。高校身處其中亦是改革的攻堅地。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必然伴隨的學校制度、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全方面的改革創新。此謂“天時”。

依託著身處中國南端、身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地緣優勢,我校與身俱來與世界對話的便捷,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氣質。早在xx年我校便推進“2 2”培養模式,與法國、美國、澳洲、中國香港等十餘所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生。而近年來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卡內基梅隆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呂訥堡洛伊法納大學等國際辦學力量的融入,加快了我校的學科建設的國際接軌。此謂“地利”。

正如羅校長所說實際規劃的路徑是彎曲的,我校也在建設一流的目標引領下在徘徊中前行。然而曲折彎曲容易迷失方向。因而,羅俊校長雖是新年伊始才走馬上任中大,卻能在短時間內透徹研究中大,梳理並查找問題,從“從哪來、到哪去、怎么去”闡釋規劃內涵,進而有的放矢的再次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可謂是為所有中大人點了一盞明燈。正是由於他既往身為中大的“局外人”,才能對中大發展全局有全面而客觀的認識,才能為身處“局中”的中大人指引明路。正是因為他尖銳地指出“中山大學與國內第一方陣大學的差距是全方面的”,才能打破中大人對中大定位一向不敢言不明言的尷尬。也正是這樣破釜沉舟,才讓中大人明白只有協同一心,才能奮起直追。此謂“人和”。由此,中大的深化改革之路匯集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作為中大建設規劃的掌舵人,羅校長並未只舉旗幟喊口號,在凝聚了發展共識後,對於如何將中大“移”入第一方陣做了嚴密的調查與謹慎的數據分析。從“全國排名第一的學科數量,院士的數量,科研經費,項目平台”等指標中比較出中大與第一方陣高校的差距,從世界排名前100大學的5項公認準則中梳理建設一流大學的階段性目標。誠然,一所好的大學並不能單純用數據進行衡量。因此,羅校長從“三個轉變、三個面向、三大”三個方面指明了實現路徑,圍繞中大現有資源補充發展方向。在這樣的指導下,只要全體中大人集思廣益,圍繞“提高學科建設質量”的主線,制定出目標和任務明確、政策合理、項目可行的“xx”規劃,才能使中大從第二方陣邁入第一方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大人,從報告中我深刻體會到羅俊校長對中大發展的厚重期盼,體會到他作為校長的審問慎思。中大的發展事關每一個中大人,我們更應該拿出主人翁的精神與毅力。鄭德濤書記在春季工作會議中再次強調“立德樹人,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學校工作全局中重要地位。“一切關於學生的都與我們有關”是學生思想引領“大團隊”的共識。作為團隊的一員,應切實圍繞學校發展規劃,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學性,“把全世界最好的範例設為自己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成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助力。

近百年的磨練,我“大山中學”作為南嶽最高學府已成為國內高校“第二方陣的排頭兵”,逾百年,我“大山中人”必將此山移入世界一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