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規定”貫徹落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八項規定”是XX年12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一項決議。作為基層的一員,筆者就如何抓好“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談幾點看法。

一、“八項規定”的重要意義

“八項規定”對於加強黨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八項規定”展示了新一屆領導人求真務實、密切聯繫民眾的風格,映射出中國未來施政動向。

規定直面時弊,內容具體而實在,是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作出的擲地有聲的政治承諾,是“打鐵還得自身硬”的錚錚宣示,必將最大限度地凝聚黨心和民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助力。

(二)“八項規定”是黨的民眾路線的生動反映,是新的條件下對黨的優良作風的繼承和發展。

密切聯繫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求真務實,是黨的民眾路線和工作方法。規定要求改進調查研究,向民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民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這不僅生動地展現了黨的民眾路線和工作作風,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要的實踐意義。

(三)“八項規定”明確了全體黨員幹部的行為規範,有利於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長期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作風建設作為黨的生命線,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任何一個執政黨而言,作風折射黨風,關乎政風,引領民風。規定告訴了全體黨員幹部該怎么做和不該怎么做,中央領導率先垂範,地方領導學習跟進,“猶如水之就下”,上行下效,這對端正黨風進而最佳化政風、淳化民風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八項規定”將行為準則和規範固化為制度,有利於從源頭上遏制腐敗。

我們很多黨員幹部的腐敗都和作風問題息息相關。規定旨在整飭黨風和文風、會風,從中央政治局做起,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帶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將對從源頭反腐起到很大的制度規範、約束作用。

二、“八項規定”貫徹落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工作作風、文風、會風明顯轉變,贏得了人民民眾的充分肯定,毫無疑問,“八項規定”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這是讓多數人欣慰的,但是,從報刊和網路反映的情況看,各地各部門在落實“八項規定”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存在不以為然的觀念。

少數黨員幹部認為吃點、喝點、拿點、收點不是大事,不要大驚小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工作上,而不是計較個人的小節。有的人在思想上認為“八項規定”之類的制度、條例等東西,都是些軟的虛的玩藝兒,當不得飯吃,值不了錢用。還有的認為只有生產搞上去了,財政收入多了,袋子裡鼓起來了,才是硬道理。因此,對“八項規定”的實施,有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和不買賬的態度。這些錯誤的思想認識,背離了黨中央的要求,是黨性不純、覺悟不高、認識不到位的表現,必須切實加以糾正。

(二)保障機制不到位,存在應付了事的現象。

也許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也許是歷史上曾有過這種現象的出現,當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廣大人民民眾從心底贊成的時候,一些人私下裡卻嘀咕著,“新官上任三把火,這規定,那規定,還不是會上熱烘烘,會後就放鬆,再過幾天就影無蹤”。細深思,這部分人嘴上嘀咕的,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八項規定”所禁止的內容,以前,也的確曾三令五申過,但最終落實時,常常陷入走過場、刮陣風的怪圈。正是因為有了“一陣風”念頭,一些人才認為這一次也逃不脫歷史上已有的這種規律,所以他們對中央大力實施“八項規定”,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你說得再怎么重要,他聽後只是哈哈一笑。他們以為自己洞觀歷史,看透人生,只要不做出頭鳥,等到風頭一過,他們便故態復萌,照吃、照喝、照玩、照用。人民日報記者在哈爾濱等地發現,公款吃喝有回潮跡象。有的單位接待領導和來客,剛吃過幾天食堂,最近也有了回潮現象。有的單位在“八項規定”貫徹初期,對公車管理嚴格了一陣子,每天都能將公車停放在單位辦公駐地,但沒過幾天,又恢復到以前模樣,讓駕駛員將車開到自己家中。

(三)監督管理不到位,存在暗度陳倉的問題。

一些人對上級政策始終抱有懷疑、抵制、塗改的態度。他們從不會“上有政策”,就“下有貫徹”,最好的態度就是等等看看,而多數則是以“對策”對“政策”,以繞道走作變通。如網上披露的,“公務宴請轉入環境奢華的偏遠私人會所,採取分開發票或變通入賬的方式報銷大額招待費用,以單位食堂工作餐名義高標準進行公務接待,喝高檔酒撕商標、用寶特瓶裝茅台”,“一些車輛的車牌用免費停車的牌子擋了起來”……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寫照。

三、抓好“八項規定”貫徹落實的對策建議

規定硬如鋼,執行軟如棉,再好的決策也是空中閣樓。“八項規定”體現了更加嚴格的作風要求,要重點破解“硬規定、軟執行”痼疾,防止抓作風建設流於形式。

(一)抓好貫徹落實要動真格,重常態。

中央的規定都是硬性規定,很具體,可操作,有些甚至做到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地方制定的規定也好,實施辦法也好,約法幾章也好,就要更具體、更好操作。如此,我們乾工作、做事情才有規矩可依、綱紀可正,從而使有些人沒有空子可鑽,沒有“擦邊球”可打。實事求是的說,定規矩容易,執行難,執行規定比制定規定更重要、更關鍵。執行一次容易,堅持執行難;抓一陣子容易,抓常態難。一是要嚴把關。一開始就嚴格按規定組織活動,從源頭上杜絕不合規定的做法。二是要真執行。堅持“動真格”的標準,不喊口號,不作應付,力戒形式主義,決不能只讓規定上書、上牆、上報(紙)、上(電視)台。三是要重常態。不搞一陣風,把規定作為常態性的要求貫徹下去,並且加強考核監督,建立嚴格執行的長效機制,嚴防虎頭蛇尾,緊一陣、松一陣,煮成夾生飯。

(二)抓好貫徹落實要抓領導,重表率。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領導幹部的作風好了,一個地方的黨風、政風就會好起來,人民民眾就會擁護我們,就能推進黨的事業健康發展。一是要放下“官架子。”出門調研不搞迎來送往,不能凡事都要“一把手”陪同,讓基層幹部安安心心乾工作,一心一意抓發展。二是要拿起“筆桿子。”開會和發文不講空話、套話,重要講話領導幹部應當自己提筆準備,力求言簡意賅,切忌長篇大論、言之無物,讓人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三是要常進“農家門。”領導與民眾走得近,就聽得見民眾的心聲,就能掌握最真實的民情,就能在一線檢查工作落實的效果,就能知曉民眾冷暖、人心向背。

(三)抓好貫徹落實要輕宣傳,重行動。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風建設是乾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老百姓更多的是關注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聽漂漂亮亮的口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最好的宣傳,就是身體力行,真抓實幹。雷聲要大,雨點更要大。這樣才會贏得老百姓的更大信任和擁護。一是要建好抓落實的機制。把建立健全促進“八項規定”落實的長效機製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實踐中要儘可能地制定出便於執行、便於考核、便於監督的具體標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責任追究、工作決策落實等機制制度,引導和督促廣大黨員幹部把“八項規定”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二是要硬起抓落實的手腕。要著力完善幹部作風考核評價機制,把落實情況納入黨員幹部績效考核、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約束的重要內容,更多的把評判權、監督權交給民眾,切實體現行必責實的魄力。三是要使出抓落實的重拳。在“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上必須嚴格執行紀律,動真格、出重拳,堅決做到有章必遵、有規必循,不走形式、不折不扣。要把監督執行“八項規定”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項經常性任務,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以嚴明的紀律推動“八項規定”的落實。

(四)抓好貫徹落實要強監督,重約束。

“八項規定”體現了更加嚴明的紀律要求。落實“八項規定”,不能希望畢其功於一役。“八項規定”強調的是黨員幹部的自覺性,但僅靠自覺是不夠的,必須堅持自我約束與加強監督相結合,實現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統一。“自律”就是要以更高的標準加強自我約束和自身修養、自我完善,把落實“八項規定”轉化為“自重”的標準、“自省”的鏡子、“自警”的標尺、“自勵”的目標。“他律”就必須加強日常性的監督和檢查,這是確保八項規定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要把幹部監督與民眾監督、職能部門監督與輿論監督、經常性監督與階段性監督結合起來,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立體監督網路,提高監督的整體效應,實現幹部作風監督關口前移。要把領導幹部作為監督的重點,切實做到早發現、早糾正;要加強對與幹部作風建設密切相關的關鍵環節的監督,講求事前防範;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情況通報、黨務政務等多領域公開的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幹部作風新動態,及時發現新問題,及時推出新措施,將監督觸角進一步延伸,最大限度的消除監督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