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個人總結

在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支持下,XX年5月11日至5月30日,我有幸到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參加全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深入學習xx總書記系列講話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的學習,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經驗。

一、本次師資班學員情況

本次師資班共有學員94人,分別來自貴陽、遵義、銅仁、安順、黔南、畢節、黔東南、黔西南等市、州、縣的領導和教師,其中,2位常務副校長,1位省管專家、教授,其餘參訓學員多為助理講師和講師。年齡結構上,呈現年輕化的特徵,多為80後30歲左右的年輕教師。

二、課程設定

本次師資班課程設定包括四部分:一是基本理論;二是視頻教學;三是教學研討會;四是黨性教育。省委黨校強調提升教師理論功底,本次培訓班以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xx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授課教師以省委黨校各教研部老師為基本班底,教學目的在於讓參加培訓的各黨校老師通過學習和研討,進一步增強黨校課堂的認同感、理清黨校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提升教師的理論功底,學習和借鑑新型教學方式,交流全省黨校系統教學改革的經驗做法,探討黨校教學規律,提高黨校的辦學水平。

本次共開設19個講授式專題,分別是《當代中國發展進

步的精神旗幟——學習xx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和推進工作的科學指南——學習xx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美麗中國》、《從嚴治黨,端正作風——學習xx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新形勢下堅持和貫徹黨的民眾路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黨校教學的思考》、《黨校科研的有關問題》、《結構化研討示範教學》、《案例教學的探索與思考》、《教學技巧的提高與教師實力的養成》等。

視頻教學3個:《較量無聲》、《蘇共亡黨亡國二十年祭》和《趙克志書記在全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專題班上的講話》。

三、五點啟發

作為一名黨校新人,通過參加省委黨校的這次培訓,與師資班的兄弟黨校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我對黨校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一)、講課要有紀律。黨校姓黨,黨校講課要守紀律。教師角度,從大的方面講,要與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這是底線,是鐵的規矩。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員吃透中央精神而不是去懷疑中央精神。舉例子時尤其要注意“守紀律”。不要以偏蓋全,不要摻雜個人偏見。如果過多的講一些負面例子,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黨校的課堂,要通過傳遞“正能量”,激發黨員幹部幹事的激情。

(二)、要贏得學員的滿意,關鍵是講授內容有深度。通過一堂課,學員怎么才能滿意?關鍵是學員能通過聽課有所啟發,有所收穫,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在講課內容上有深度,對一個課題的講述,既要有整個知識面的寬度,也得有具體問題點上的深入。在交流中,大家一致認為,相對於只講求形式熱鬧,而內容相對淺顯的課來說,我們更喜歡有思想,有深度的課。

(三)、“教學是飯碗、面子、本質、責任、更是藝術。”我非常欣賞省委黨校郝建老師的這一理念,對待教學,要有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一些教師,實際上都是在沒有人看見的課堂外被優秀教師勝出的,教師實力的養成根本靠不間斷地涓涓細流的積累!而講一堂課,老師究竟下沒下功夫,下了多大功夫,學員很容易就能聽出來。要想贏得學員的認可,教學態度是個很重要的標準。除此而外,黨校教師的學習要達到三種要求:自學、治學、“教”學(即上課)。自學是自主,也就是專題的選擇視角並收集材料和深入的學習,這個階段需要教師具有獨到的見解,才能體現自主性;關於“治學”,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治學是自由,提出見解、形成觀點,進行深度研究,這個階段體現教師的學養,唯此才有自由。要達到“治學”的自由,這就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治學的過程是需要付出畢生的努力的;“教”學(上課)是自在,讓學員聽懂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並願意無障礙交流,這是教師的自在。有了自學的自主、治學的自由、“教”學的自在,就真正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四)搞好教學,必須要做好科研工作。學習期間,讓我深深體會到,黨校的任何一堂課都不是照本宣科或者拼拼湊湊就能講好的,省委黨校老師講課,每堂課都是自己平時科研工作的一個匯總,教授們講的課成體系,有深度,聽起來清晰明白,自己能從中得到好多啟發。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搞好教學,得到學員的認可,必須要有比較深入系統的專業研究,只有認真紮實搞好科研工作,做好平時的積累,教學工作才能有源頭活水。

(五)教學決定生存、科研決定水平、資政決定地位。縣級黨校要在縣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紮實推進教學、科研、資政等工作。教學是黨校的立身之本,黨校的生存看的是教學質量的好壞;科研成果決定了黨校教師的水平,科研是黨校發展的“軟實力”;資政方能彰顯黨校的地位,黨校在發揮資政作用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和特色。這種優勢在根本上來源於黨校的特殊性。黨校是黨委的重要工作部門,黨校具備及時敏銳地捕捉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信息的便利。黨校學員都來自黨委、政府各個崗位,都是黨員領導幹部,沒有一個學校像黨校一樣具備這樣特殊、純粹且蘊含豐富資源的培訓對象。黨校教師的課堂授課對於學員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資政,而具備豐富社會管理經驗和第一手資料的學員又同時可以作為黨校開展資政工作最好的資源庫之一。黨校的研究既不是純學術研究,也不是純技術研究;既有別於高校的研究風格,也區別於職能部門的謀略思路,是理論分析與實證調研的緊密融合。

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苦與樂,黨校教師的苦在於沒有尋找到真問題、沒有尋找到真答案、與學員的交流達不到真情感和真境界。其實伏案閱讀不算苦,挑燈夜戰不算苦、腰酸背疼也無仿,不能釋疑解惑、學員不滿意才是真的苦,因為有什麼比在艱苦付出後沒有回報更失望、失落、失敗的呢?當獲得學員的讚美、肯定、愉悅地參與討論、真誠地期望多講幾分鐘的時候,當走在食堂有一個陌生的面孔在熱誠的微笑與點頭的時候,當在校外場合有領導幹部當眾真誠介紹這是我老師的時候,作為教師的快樂與自豪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