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法學習總結

安全生產法自XX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歷經XX年的實踐、套用和探索,XX年8月31日終於發布修改版。安全生產法的修改,是安全生產領域的大事、盛事。學習通讀新安法,感悟良多。筆者從理念更新、策略轉變、模式創新、方法突破四個層面,談談個人的體會和感悟。

1,理念更新

——1)從底線思維到紅線意識

新安法在總則第一條中明確了安全生產的一個目標為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兩大目的為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兩大宗旨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安法的目標宗旨中既有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思維,更有生命安全、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要求,彰顯了國家、社會和企業的 "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 的紅線意識。

紅線意識一方面從事故危害性的角度,取控制線、高壓線、臨界線之義,是禁區,不可逾越;另一方面相對於底線,從安全工作、安全能力的角度,紅線還可以理解為安全線、保障線、標準線,顯然這就需要突破、超越,追求卓越, " 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新安法的 " 持續健康發展 " 理念就有這層涵義。

——2)從經濟為本到以人為本

新安法在總則第三條明確了 " 以人為本 " 的原則,強調了 " 生命至上、安全為天 " 的理念。 " 以人為本 " 首先要求 " 一切為了人 " ,安全生產的目的首先是人的生命安全,在處理安全與經濟、安全與生產、安全與速度、安全與成本、安全與效益的關係時,以及在重大險情應急和災害事故救援時,必須本著安全優先、生命為大、安全第一的原則; " 以人為本 " 的第二個內涵是 " 一切依靠人 " ,因為人的因素是安全的決定性因素,事故的最大致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

2,策略轉變

——1)從優先發展到安全發展

新安法在總則第三條提出了 " 安全發展 " 的戰略總則,明確了 " 科學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 " 的策略要求。 " 安全發展 " 需要做到,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

江蘇崑山事故從反面證明了 " 安全發展 " 的重要性,詮釋了從 " 優先發展 " 向 " 安全發展 " 轉變的必要性。

——2)從就事論事到系統方略

新安法第三條確立了 "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 的安全生產 " 十二字方針 " ,明確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原則、主體策略和系統途徑: " 安全第一 " 是基本原則, " 預防為主 " 是主體策略, " 綜合治理 " 是系統方略。特別是 " 綜合治理 " ,具有深刻、豐富的內涵。第一,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套用行政、科技、法制、經濟、文化等綜合手段保障安全生產;第二,要求社會、行業、企業從人、物、環境、管理等角度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第三,從政府到企業、從組織到個人都要具備事前預防、事中應急、事後補救的綜合能力,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和建立保障體系;第四,充分發揮黨、政、工、團作用,同時動員社會、輿論等各個方面積極參與,為安全生產提供支撐力量。由於安全生產面對的是綜合、複雜的巨系統,因此,只有採取系統的方略、綜合的對策,才能在安全生產保障與事故預防的戰役中獲得勝利。

3,模式創新

——1)從二元主體到五方機制

新安法第三條確立了 " 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 " 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該工作機制首先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同時系統地闡明了企業、員工、政府、行業、社會多方參與和協調共擔的安全生產保障模式和機制。這比僅僅強調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的二元主體模式要全面、充分、合理、科學和有效。

相比國際職業安全健康和勞動保護組織推行的 " 政府、僱主、雇員 " 三方模式和機制,具有中國特色的五方機制一定能夠為我國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和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提供有力支撐。

——2)從部門管制到協同監管

新安法總則諸多條款明確了 " 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 " 的 " 三必須 " 原則,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構建各級政府領導協調、安監部門綜合監管、行業部門專業監管的政府全面參與的立體式(縱向從中央到鄉鎮五個層級,橫向政府、安監、行業部門三種力量)監管模式。這一模式同時體現了 "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誰主管誰負責 " 的具體要求,是一種系統、全面的協同監管模式,這比單一的安全監管部門監管的模式更為全面、系統、深刻、專業。

4,方法突破

——1)從形式安全到本質安全

新安法充分強調了安全生產 " 超前預防、本質安全 " 的方式和方法。如首次明確強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制度等措施。

新安法第三十八條明確的 "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 ,具有事前預防、超前治本、源頭控制的特點,通過隱患的排查治理,實現生產企業的系統安全、生產設備的功能安全、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

新安法第四條明確了 " 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 的制度要求。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是依據國際普遍推行的pdca管理模式,借鑑全球20世紀90年代以來成功運行的ohsms(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結合我國國情,創新建立的一套適用於各行業的標準化運行機制和流程,對強化安全生產基礎,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超前預防能力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2)從基於經驗到套用規律

新安法第二章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提出了32條要求,其內容系統、全面,包括落實責任、推行 " 三同時 " 、強化安全防護措施、推行安全評價、安全設備全過程監管、強化危化品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加強交叉作業和高危作業管理等制度。其中,安全投入保障、配備註冊安全工程師專管人員、明確安全專管機構及人員職責、強化全員安全培訓等是新增加的內容。這些內容充分體現了人防、技防、管防(三e)的科學防範體系特點要求,體現了時代對基於規律、套用科學的安全方法論的需要,即實現如下方法方式的轉變: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變事故管理為風險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變管理對象為管理動力、變事中查治為源頭治理、變事後追責為違法懲戒、變事故指標為安全績效、變被動履責為主動承諾等。

——3)從技術制勝到文化強基

新安法將原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從六項增加到七項,增加的內容是: " 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畫。 " 第二十五條新增了全員安全培訓的規定。上述法律規範體現了新安法對安全文化和人的素質的重視。這一法律要求符合 " 事故主因論 "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和 " 人為因素決定論 " )的觀點。人的安全素質是安全生產基礎的基礎,安全教育培訓是文化強基的重要手段。

在經濟基礎和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很多行業已經從技術制勝時代轉變為 " 文化引領 " 的時代。因此,以人的本質安全化為目的的安全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潮流和未來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和水平的前沿陣地及制高點,同時也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 " 強化安全生產基礎 " 的重要組成部分。

—4)從責任失衡到責任體系

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有諸多內容,如主體責任體系,政府、企業、機構、職工等多個層面;層級責任體系,政府層級、企業層級等,追責分類體系,包括事前違法責任和事後損害責任,單位負責和個體責任等;事後損害的法律責任追究方面,又有刑事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追究和民事法律責任追究等;責任性質分類體系,如違法與違紀責任,直接與間接責任,主要與次要責任,刑事與民事責任等。新安法在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責任層級,特別是相應的責任追究方面構建了完整的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安全生產責任追究體系存在權責失衡、責罰不均、力度偏低等問題。新安法大大提高了個人擔責、事前違法責任、事後民事責任的處罰力度。如對生產經營單位事前的違法行為最高可處罰一百萬元,發生事故的處罰最高可達二千萬元等。同時,對個人和單位事前和事後的追責方式趨於多樣化,如個人終身行業禁入、嚴重違法行為公告和通報制度,對單位的社會公告制度,以及與投資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金融機構的聯動處罰機制等。

安全生產法從XX年版的七章七十九條增加到七章一百一十四條,在內容、邏輯,要求、標準,層次、體系方面都有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如果能夠全面貫徹執行,必將對我國安全生產事業的進步發揮極其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