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創意項目策劃書

(2)近期演出情況方面:向團長以及藝人了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況,包括演出時間、地點、劇組演員、演出數量以及內容等。

(3)目前劇團情況:其中主要調查劇本、演員、樂隊、道具以及目連戲儀式等現存狀況。

a劇本方面:了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數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員方面:了解各藝人對劇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藝人檔案;

c樂隊方面:調查現有樂器的數量以及樂隊對目連戲樂調的掌握情況;

d道具方面:主要是了解現有的數量、殘破程度以及初步計算出整場演出所需各種道具的總量;

e目連戲儀式:由於其儀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儀式過程和形式。

(4)積極動員老藝人,在逐個採訪並錄音的基礎之上,我們還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保留一些表演技藝,並進行全程攝像。

2,對於非演出地,我們根據實際來確定調查方向:作為目連故事發生地的環砂,我們主要尋求有關該故事的傳說以及尋找目連故事在環砂的遺蹟;對於劇作家鄭之珍的故鄉――清溪,關於鄭之珍的情況就成為我們調查的重點。

(據初步了解,全市共有老藝人20多人,調查期間可以適當地給老藝人們帶上一點禮物,價值在30~50元之間)

七,調查方式

1,逐一走訪老藝人家,了解老藝人情況;

2,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大家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注程度,及其現狀;

3,現場採訪當地民眾和村幹部;

4,通過和老藝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個別交談,全面了解現狀;

5,照片、圖片,保留一批藝人圖像資料;

6,爭取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對老藝人唱腔進行錄音,保留音像資料;

八、活動總結

1.蒐集並整理本次活動的材料,組織志願者總結與分享;

2.聯繫報紙、電視等媒體,報導和宣傳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在調查過程中也同步宣傳)。

3.積極總結,撰寫調查報告,製作老藝人檔案。

4,及時地將恢復演出的dv製作成光牒,給每個老藝人分別寄送一份,並把相關信息反饋給他們。

5,向有關部門提交我們的調查報告,以利於該文化遺產的保護,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九,項目實施意義

目連戲作為我國首批目連戲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以一齣戲成為一個劇種這在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對於戲曲、小說、宗教及民俗等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徽州地區是目連戲的發源地之一,學界公認,目連戲的直接源頭為明代劇作家鄭之珍所作《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然而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目連戲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對徽州目連戲的生存現狀展開調查,以期初步了解徽州目連戲衰落的原因、過程,通過論證、分析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對恢複目連戲演出、保護古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當地特色旅遊、振興當地地方經濟發展均具有比較重要的套用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