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安全管理制度內容

據教學要求採取必要的保護和幫助措施。

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應當避開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開展大型體育活動以及

其他大型學生活動,必須經過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應當事先與公安機關交通

管理部門共同研究並落實安全措施

4.在教學樓進行教學活動時,學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疏散時間和樓道上下順序,

同時安排人員巡查,防止發生擁擠踩踏傷害事故。

學生沒有離校之前,值班行政和值班教師要值班、巡查。

5.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搶險等應當由專業人員或者成人從事的活動,不得組織學

生參與製作煙花爆竹、有毒化學品等具有危險性的活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商業

性活動。

6.不得將場地出租給他人從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品的生產、經營

活動。

不得出租校園內場地停放校外機動車輛。

7.教職工應當符合相應任職資格和條件要求。學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

刑事處罰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擔任教職工。

教師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規範和工作紀律,不得侮辱、毆打、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

生;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的,應當及時告誡、制止,並與學生監護人溝通。

8.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期間,應當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安全

教育和管理,不得從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動。

9.監護人發現被監護人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的,應當及時

告知學校。

學校對已知的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的學生,應當給予適當關

注和照顧。生理、心理狀況異常不宜在校學習的學生,應當休學,由監護人安排

治療、休養。

四、安全教育

1.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定要求,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

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

2.學校在開學初、放假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集中開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後

,學校應當幫助學生及時了解相關的學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規定。

3.針對不同課程實驗課的特點與要求,對學生進行實驗用品的防毒、防爆、防

輻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護教育。

加強對學生進行用水、用電的安全教育,對寄宿學生進行防火、防盜和人身防護

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加強對學生開展安全防範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應對不法

侵害。

對學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規則和行為規範。

對學生開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消防站參觀和體驗,使

學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提高防火意識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到江河湖海、水庫等地方戲水、游泳

的安全衛生教育。

5.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織師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事故預防演練。

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針對洪水、地震、火災等災害事故的緊急疏散演練,使師生

掌握避險、逃生、自救的方法。

6.制定教職工安全教育培訓計畫,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使教職工熟悉安全規

章制度、掌握安全救護常識,學會指導學生預防事故、自救、逃生、緊急避險的

方法和手段。

7.學校配合學生監護人,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督促監護人

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被監護人的各項安全教育。

五、校園周邊安全管理

1.要積極主動配合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設、交通、文化、衛生、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