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研究報告

2.1.1供給因素

主要糧食種植面積有所下降單產上升緩慢

根據fao數據,在1992-XX年的這14年間,全球農業面積增長了0.43%,複合增長率僅為0.03%。小麥、粗糧(包括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燕麥、莜麥以及薯類等)和大米是世界三大主要糧食,fao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內小麥和粗糧種植面積呈不斷下降趨勢,大米種植面積近幾年連續提升,但仍低於20世紀末的最高水平;這三種主要糧食單產上升緩慢,從1978年到XX年年的30年間平均上升了50%,折合年增長率為1.36%,受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異常氣候的影響,近兩年單產甚至呈下降趨勢。

在全球農業面積小幅增長的情況下,小麥、粗糧和大米這三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卻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增速遠大於世界糧食種植面積增速。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生物燃料的發展導致對油料作物需求的增加,油料作物種植面積迅速擴張,擠占了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

全球糧食庫存跌破安全警戒加大市場對未來糧食供給的擔憂

XX年以後,全球主要糧食需求穩步增長,尤其是小麥和粗糧的消費量增速逐漸加快,但是糧食供給量或隨種植面積或隨單產變化不斷波動,使得糧食消費常常超越糧食生產,從而不斷消耗糧食庫存,降低糧食庫存量,再加上消費量的不斷增長,使得庫存比例快速下降(在小麥和粗糧上表現更為明顯)。

庫存量的下降使得全球糧食供給與需求的配比處於危險的邊緣,再加上近期世界異常氣候不斷發生,成為影響糧食生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如XX年乾旱、洪澇災害頻發導致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區大幅度減產),並且這個因素並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在低庫存和供給不確定的情況下,市場對世界未來糧食供需情況比較悲觀。

2.1.2需求因素

人口增長帶來糧食消費量的增長

人口增長主要表現在相對落後國家,非洲和拉丁美洲為代表。這些國家糧食供給本來就較弱,隨著這些國家人口的增長,對其他國家糧食需求逐漸增加,而這加大了世界糧食的供給壓力以及糧價的脆弱性。

消費習慣的改變加大了對世界糧食需求

隨著開發中國家經濟的增長,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進而增強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結構有所改變,對肉類食品和奶製品的消費量大大增加,從而增加了對糧食的消耗。例如生產一公斤牛肉需要7-8.5公斤糧食,而一公斤豬肉則需要5-7公斤糧食。從貿易數據來看,1980年以來,中國和印度進口的穀類作物呈下降趨勢,減少速度基本上為4%,從1980年左右的14.4百萬噸降至目前的6.3百萬噸。並且消費習慣的改變是漸進的,這不會在短期內引起糧食價格的急劇上漲,但是卻減小了世界糧食供給。從1980-XX年年期間,全球穀物產量年增長率為2%,如果不考慮消費結構的改變,全球用於飼養的糧食增速為3.5%。

世界經濟的發展,開發中國家經濟的前進,以及由經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結構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因此由這個轉變帶來的對全球糧食需求的增長也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生物能源的快速發展導致全球糧食需求上升

隨著石油資源的消耗及石油價格的上漲,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位代表的生物能源發展迅速,尤其是XX年和XX年之後,增速明顯加快。目前生物能源生產大國主要是美國、巴西和歐盟。預計XX年年世界燃料乙醇產量可達440億升,產量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巴西,占世界總產量的90%左右;生物柴油的產量可達8.5億升,產量主要集中在歐盟。

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統稱為生物燃料,生產生物燃料的農作物主要包括:糖、玉米、木薯、含油種子(大豆、花生和棉籽等)、棕櫚油。這些農作物大部分均為食用作物。生物能源的發展加大了對這些作物的需求,一方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