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指導意見

(四)突出重點、維護穩定原則。重點加快鄉鎮村道路客運發展,國省縣主幹道原則上不新規劃農村客運線路和新增車輛。嚴格界定農村客運經營範圍,平衡不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有效避免客運經營矛盾,確保秩序良好和行業穩定。

(五)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原則。強化非法客運整治,結合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客運通行條件,積極引導非法客運經營者經營合法客運,以減輕整治非法客運的壓力。

(六)政策扶持、最佳化服務原則。針對農村客運客源不穩定、經營效益差的實際,區市縣政府要出台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主動為經營者排憂解難,努力為農村客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發展舉措

(一)編制發展規劃。各區市縣政府要結合現有農村道路條件和線網布局、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狀況,在開展對農村客運現狀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組織編制或修訂完善本地農村客運發展規劃。規劃要以構建農村客運網路為總體目標,與“路、站、運、管、安”一體化發展相結合,與區域幹線公路網相銜接,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小城鎮規劃建設以及新農村建設相協調,體現“以人為本、服務三農”的基本宗旨。

(二)界定線路類型。農村客運是指縣境內或者毗鄰縣之間至少有一端在鄉村的客運線路。根據農村客運線路起迄地不同,將農村客運線路劃分為縣城至鄉鎮(含行政村,下同)、鄉鎮至鄉鎮(含行政村,下同)、行政村至行政村三個類別。縣城至鄉鎮為農村客運一類線路,縣城至行政村為農村客運二類線路,行政村至行政村為農村客運三類線路。

(三)創新運行模式。圍繞“開得起,留得住,有效益”的基本要求,實行靈活多樣化的運行模式,大力推行以公司化管理為主導的農村客運多元化管理模式,不斷滿足民眾出行乘車需求。對農村客運一類農村線路,可採取定線運行模式,也可根據道路條件、客流量等情況,推行公交化運行模式,或定線直達與公交化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對於二、三類農村客運線路,可採取以建制鄉鎮(村)為中心的區域化、片區化運行模式確定農村客運車輛區域內的主營線路,在滿足主營線路民眾出行的基礎上,允許其在區域內符合通行條件的農村線路上運行。農村客運具體運行模式,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具體確定。

(四)合理選擇車型。在車型選擇上,要結合鄉村道路狀況(路面等級、路面寬度和轉彎半徑等)及客流特點,按照《鄉村公路營運客車結構和性能通用要求》(jt/t616)和《關於印發農村客運車輛技術要求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川運函〔XX〕113號)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選擇農村客運適用車型。

(五)完善車輛標識。農村客運車輛(主指二、三類線路)應實行“五統一”管理(統一客車類型、統一車身顏色、統一客車標識、統一駕乘人員聘管、統一經營調度),車門噴印監督電話,車身噴印“農村專線客運”、“農村片區客運”或“××縣農巴”字樣,客運線路牌須註明運行線路或區域。

(六)最佳化通行條件。開行農村客運的農村公路必須取得交通運輸部門同意的《公路工程交竣工驗收鑑定書》,原則上要求路面寬度不低於4.5米(路基寬度不低於5米),達不到標準的,要對道路進行整改完善,達到客車通行條件。新建農村公路要堅持“五個同步”,即公路建設、交通安全管理設施建設、客運發展、安保設施、站點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