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鋼廠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⑥、火災、爆炸、煤氣泄漏事故(不可預見且無法處理)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北營消防隊或燃氣廠煤氣救護站—職工醫院——公司總調度室——安環部部長及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廠長——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生產科長——設備廠長及設備科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四)、安保科在接到報告後,應迅速準確無誤逐級履行”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在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的同時,應在40分鐘內趕赴現場。

(五)、在逐級上報的過程中,所有上報單位和人員,必須講清事故的發生時間、地點、傷亡人員姓名、年齡、工種及傷害程度,並初步報告事故的簡要過程和原因。

5、應急回響

5.1分級回響

根據北營公司事故分級標準,結合軋鋼廠生產特點、事故情況和公司控制事故的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應急行動分為三級:

(1)ⅰ級回響。包括一般安全生產事故及能影響企業安全生產類別的事故。包括極小範圍的危險物資泄露,可能發生小型火災初期。現場人員要履行他們的職責,廠及作業區的應急能力可以處置。

(2)ⅱ級回響(現場應急)。北營公司的應急能力可以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影響範圍基本處於廠內),主要部位需要關閉,要立即採取行動以保護現場人員和阻止事態進一步擴散。現場人員應履行他們的職責,廠應急預案全面啟動。

(3)ⅲ級回響(全體應急)。包括特別重大、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已超出北營公司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的向周邊擴散(影響範圍超出廠界),事故可能影響周邊企業。公司生產區需全部關閉,需採取立即行動保護和撤離現場人員,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請求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

5.2.1初期回響

緊急情況發生時,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人員根據事故情況確定的應急回響級別啟動應急程式,如通知有關人員到位、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等。

應急行動隊伍及時進入事故現場,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群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

(1)事故發生應採取的處理措施。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將採取相應應急處理救援措施:。

①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部門和聯繫電話。

②問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質、對救援的要求,同時做好電話記錄。

③按應急救援程式,派出救援隊伍。

④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⑤保持與救援隊伍聯繫,視事故發展狀況,必要時排出增援隊伍。

(2)危險區的劃定和隔離:

各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選擇有利地形(地點)設定現場救援指揮部或救援、急救醫療點。

(3)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

應快速鑑定危險源的性質及危害程度,測定出事故的危害區域,提供有關數據。。

(4)應急救援人員的防護監護:

救援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配戴好防護裝置,並隨時注意事故的發展變化,做好自身防護,執行救援任務時,應以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帶好通訊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繫。。

(5)危險區域人員的緊急疏散與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