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幼稚園教學工作計畫

1、以《幼稚園教育常規管理細則》為準繩,建立科學的一日活動常規,細化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從入園、晨間活動、集體教學、遊戲活動、餐點、午睡、起身、離園,每一環節具體明確要求,制定日查周評細則,堅持每天檢查,嚴格操作,每周公布檢查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重視對幼兒的輔導,密切家園聯繫,召開家長會,並將繼續發放家長問卷、設立園長信箱,隨機聽取家長的各種意見,及時了解家長對幼稚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見和建議。

3、各班繼續辦好《家長園地》,提高家長園地的質量,做到更換及時,內容豐富,有較強的指導價值,每月1日更換《家長園地》內容,並做好記錄。與此同時,還要紮實做好家訪工作,要求每次家訪後,及時把家訪的事由、教師和家長的意見或建議及達成的共識做書面的記錄。本學期將繼續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力求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4、建立家長、學校信息平台,通過平台形成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機制,達到科學育兒,領跑全縣的幼教新動向。

(二)強化幼兒常規習慣的訓練,重視養成教育。

1、立足習慣養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習慣,要求每周明確品德習慣教育重點,在一日活動中滲透,認真落實幼兒在園一日常規要求,幼兒行為習慣要求,把幼兒良好習慣養成落到實處。

2、豐富幼兒戶外活動。(1)、豐富戶外體育遊戲活動的開展,堅持每天的晨間戶外體育遊戲的鍛鍊,體育器材和遊戲內容做到常換常新,幼兒感興趣,能積極參與。(2)、是開展豐富多樣的幼兒競賽評比活動等,創造機會為幼兒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幼兒在活動中鍛鍊成長。(例:各年齡班可利用早上晨練的時間開展拍皮球、跳繩等活動)

(三)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1、落實新《綱要》,實踐新課改,針對新資源包的使用,開展公開教學看、聽、議、評活動,優秀教學活動評選等,通過活動的開展,最佳化教學活動組織,更新觀念,改善行為,推進課改。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幼兒積極體驗為中心,促進幼兒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將教育過程的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有機結合。努力做到四要、四多、四少。四要即:(1)師幼關係要融洽(2)活動氣氛要活躍(3)教育目標要明確(4)教育方法要靈活;四多即:多啟發、多討論、多肯定、多表揚;四少即:少灌輸、少講授、少否定、少批評。

2、創設豐富的區域遊戲活動的環境,重視區域遊戲活動的開展。每位老師(1)、要充分利用教室、寢室、走廊等幼稚園現有的場地,保證區域遊戲活動的空間。(2)、要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保證區域遊戲活動的時間。(3)、要注重活動的趣味性。要能吸引幼兒,貼近幼兒生活,建立在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之上。(4)、要注重綜合性。遊戲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是達成教育目標的補充,要加強遊戲活動的指導,通過區域遊戲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滿足快樂的同時,增長知識和經驗,獲得各種能力的發展。

3、繼續建構幼兒個人成長檔案,建立科學的適合幼兒發展的評價體系,積累反映幼兒成長的相關資料。孩子在幼稚園的歡聲笑語和生活點滴都將伴隨他度過美好的童年。本學期開始,各班都將繼續建構幼兒個人成長檔案,為了記錄下孩子成長的足跡,因此,各位老師要學會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留意觀察孩子在園的每一天,珍視孩子在園的每一天,要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要與孩子進行心底的智慧的對話,記錄下孩子閃光的、最精彩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