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化建設工作總結

(二)特色領導制度

1、幼稚園具有獨具特色的幼稚園章程,確定了幼稚園教育目標、園風、教風、辦園宗旨。制定切實可行的三年規劃。

2、著力構建三維管理模式,即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層次目標系統、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制度管理、目標管理、主體管理層層深入,相互配合,形成現代化三維管理的合力。在具體實施中我們首先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以辦園目標為準繩,制定嚴格、科學、規範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各類規章制度,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廣大教職工能以各層目標為準繩,在實施過程中產生動力,進而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3、制定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德育教育、後勤管理網路圖,直觀、形象,便於操作。

二、細節管理

(一)幹部隊伍管理

1、領導班子建設

實驗幼稚園組織機構健全,崗位設定合理,領導班子成員都有一個明確的思想:質量為本,科研興園,走內涵發展的路子,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新觀念,認真鑽研現代化教育思想、領導理論和管理方法,不斷提高領導能力、決策水平和業務水平。班子成員分工不分家,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能打善拼、團結奮進、樂於奉獻的鋼鐵班子。

2、加強中層幹部的培養

把業務精湛、勇挑重擔的中層幹部委於重任獨擋一面,放在前沿磨練摔打,同時制定系列培訓計畫,明確職責,幹部人員一天一日誌,一天一反思,外派學習,內練真功,使其儘快成材。

3、領導幹部樹立服務意識、密切團結民眾,通力協作,大力實施“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事業為基礎,以黨性為保障,以感情為紐帶,”幹部始終緊靠教學一線,發揮婦女優勢,大力弘揚“獻身幼教、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精神,鼓勵中層幹部為幼教事業勇立新功。

(二)教師管理

1、幼稚園不斷探索新時期師德考評制度,做到“三個結合”即:把師德建設與教師成長發展相結合、把師德教育與教師業務培訓相結合、把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與教師職務聘任相結合,大力弘楊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重拳整治違犯師德規範的不良行為,以“教師行為十不準”為規範,使教師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真正做到率先垂範,做幼兒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建立教師業績評價機制,重視教職工自我成長,以課題規劃立項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經費投入制度、成果鑑定獎勵制度、級部負責制度、對話交流制度以及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申報、鑑定、評選、分享交流制度等,每年進行一次全園性教育科研成果和工作崗位成果展示、評選,並在年度考核中加分給予獎勵,鼓勵教職工自我發展,提高素質。

2、關注教師專業成長

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引下,力做研究型教師,以“一個優秀的教育者首先是優秀的受教育者”的思想,先後組織教師到上海、德州、濟南、泰安、肥城、鄒平、濱州、棗莊等地參觀學習,先後聘請北師大教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專家、北大英語、劍橋英語幼教專家來園講座,每月視頻聆聽一次客座教授講座,擴展提高教師的知識層面。為讓教師樹立大教育觀念,幼稚園組織教師送課下鄉、利用暑假連續兩年選派20多人進行為期30天的封閉式培訓、組織教師進行心理培訓、組織骨幹教師到先進園所學習交流。以教研組為載體開展各項活動,側重培養新教師,積累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如“觀摩評比活動”、 “教師基本功大賽”、 “教師教學、風采展示”等。幼稚園教師立足崗位成才,通過自學、函授等方法提高文化素質,現有本科學歷22人,專科學歷65人,中學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27人,湧現出省、地、市級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教壇英才、教學能手、師德標兵、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等39人次,有26人次獲得了省、泰安市幼教論文評選一等獎,10人榮獲泰安市和新泰市優質課一等獎,1人榮獲了省優質課三等獎。形成了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職工隊伍。

(三)幼兒管理

1、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及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幼稚園行為規範》為準繩,規範幼兒行為。聘請心理諮詢師定期與教師交談、為幼兒上課,觀察幼兒異常表現,為教師、幼兒提供諮詢服務。

2、關注幼兒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中,以新《綱要》為指導,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如大型戶外活動“陽光活力,伴我同行”、 “幼兒團體操大賽”、“我健康我快樂”大型戶外素質教育比賽、“兒古詩詞朗誦比賽”“兒故事大王比賽”、節目活動如:慶“六一”活動、萬聖節活動、聖誕節活動、元旦活動等把幼兒看成是有情感、有個性差異的幼兒,針對幼兒的實際生活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幼兒的上進心。

3、開展十五重點課題“幼兒禮儀教育”,學習文明用語,開展了“小紳士、小淑女”活動。教育幼兒尊老愛幼、講究衛生,愛護公物、團結友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4、嚴格幼兒考勤制度,實施幼兒缺勤追蹤制,對缺勤幼兒進行家訪問候,對單親家庭、隔代家庭重點調研,關注他們行為及習慣。通過開展陽光戶外、早操活動,兒統一著狀,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幼兒積極精神狀態的形成,也使幼兒在大型集體活動有秩序性,培養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性格。

(四)教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