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自我評定

隨堂測試:

撰寫成就故事

請寫下生活中令你有成就感的具體事件然後對其進行分析,看看你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技能(尤其是可遷移技能)。這些成就事件可以是工作或學習上的,也可以是課外活動或家庭生活中發生的,比如同學聚會、一次美好而難忘的旅遊,等等。它們不必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符合以下兩條標準,就可以被視為“成就”:一是你喜歡做這件事時體驗到的感受;二是你為完成它所帶來的結果感到自豪。假如你還獲得了他人的認可和表揚那就更好了,不過這並不重要。

在撰寫成就故事時,每一個故事都應當包含以下要素:

1.你想達到的目標,即需要完成的事情。

2.你面臨的障礙、限制或困難。

3.你的具體行動步驟,即你是如何克服障礙、達成目標的。

4.對結果的描述,即你取得了什麼成就。最好能夠量化評估(用某種方法衡量或以數據說明)。

假如有條件的話,請和兩三個同伴一起逐一進行分析討論,在其中你都使用了一些什麼樣的技能。

三、能力與職業選擇

首先,大學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狀況,要了解自身存在哪些能力上風,還有哪些不足。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就業期看值就會偏高,導致擇業受挫;而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則會出現就業錯位、大材小用的現象。

其次,能力類型要與所選職業相吻合。人的能力發展方向存在著差異,而職業根據工作的性質、內容、環境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類型對人的能力要求不同,所以在職業安排時應留意能力類型和職業類型的相匹配,選擇最能發揮上風能力的職業。比如,從思維類型來看,有的人擅長於形象思維,這類型人比較適合於從事文學藝術方面的工作,如寫作、音樂、繪畫、雕塑等;有的人擅長於抽象思維,這類型人比較適合於從事哲學、數學、物理等理論性、邏輯思辨性較強的工作;有的人擅長於具體動作思維,這類型人適合於從事動作技能性質的工作,如體操、機械修理等。

再次,,假如大學生能力與職業要求的相應能力不一致,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從事該職業,這就需要大學生創造條件,在職業實踐中堅持不懈地進步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