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四十三 列傳三十一



巒自宿豫大捷及平縣瓠,志行修正,不復以財賄為懷,戎資軍實,絲毫無犯。遷殿中尚書,加撫軍將軍,卒於官。巒才兼文武,朝野瞻望,上下悼惜之。贈車騎大將軍、瀛州刺史。初,帝欲贈冀州,黃門甄琛以巒前曾劾己,乃云:"瀛州巒之本郡,人情所俗。"乃從之。及琛為詔,乃雲優贈車騎將軍、瀛州刺史,議者笑琛淺薄。謚曰文定。子遜。

遜字子言,貌雖陋短,頗有風氣。襲爵後,遷國子博士、本州中正。因謁靈太后,自陳功名之子,久抱沈屈:"臣父屢為大將,而臣身無軍國階級。臣父唯為忠臣,不為慈父"。靈太后慨然,以遜為長兼吏部郎中。後位大司農卿,與少卿元慶哲至相糾訟。遜銳於財利,議者鄙之。卒,贈光祿勛、幽州刺史。子祖征,開府祭酒。父喪未終,謀反,伏法。祖征弟祖效,貌寢,有風尚。仕齊,卒於尚書郎。祖效弟祖俊,開府行參軍。開皇中,位尚書都官郎中。巒弟偉,尚書郎中。偉子昕。

昕字子明,幼孤,見愛於祖母李氏。好學,早有才情,解褐蕩寇將軍,累遷太尉記室參軍。吏部尚收李神俊奏昕修起居注。太昌初,除中書侍郎,加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時言冒竊官級,為中尉所劾,免官,乃為《述躬賦》。未幾,受詔與秘書監常景典儀注事。武帝行釋奠禮,昕與校書郎裴伯茂等俱為錄義。永熙末,昕入為侍讀,與溫子升、魏收參掌文詔。遷鄴,乃歸河間。

天平初,與侍中從叔子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尋還鄉里,既而復征。時梁使兼散騎常侍劉孝儀等來聘,詔昕兼正員郎,迎於境上。司徒孫騰引為中郎。尋除通直常侍,加中軍將軍。既有才藻,兼長几案。自孝昌之後,天下多務,世人競以吏工取達,文學大衰。司州中從事宋游道以公斷見知,時與昕嘲謔,昕謂之曰:"世事同知文學外。"游道有慚色。興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於梁。昕好忤物,人謂之牛。是行也,談者謂之牛象斗於江南。齊文襄王攝選,擬昕為司徒右長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贈車騎將軍、都官尚書、冀州刺史,謚曰文。所著文章自有集錄。

偉弟晏,字幼平。美風儀,博涉經史,善談釋老,雅好文詠。位滄州刺史,為政清靜,吏人安之。卒,贈尚書左僕射、瀛州刺史,謚曰文貞。晏篤於義讓,初為南兗州,例得一子解褐,乃啟其孤弟子子慎為朝請。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已弱冠矣。後為滄州,復啟孤兄子昕為府主簿,而其子並未從宦,世人以此多之。

子亢,字子高,頗有文學。位兼通直散騎常侍。使於梁,時年二十八。後為中外府屬,坐事死於晉陽。

巒叔祖祐,字宗祐。少有學尚,知名於時。假員外散騎常侍,使於宋。以將命之勤,除建威將軍、平原太守、賜爵城平男。政清刑肅,百姓安之。卒於官。

子產,字神寶。好學善屬文,少時作《孤蓬賦》,為進所稱。舉秀才,除著作佐郎。假常侍、鄚縣子,使於齊。產仍世將命,時人美之。歷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卒,朝廷嗟惜焉。贈平州刺史、樂城子,謚曰定。

祐從子虬,字神彪。著作郎敏之子也。少為《三禮》鄭氏學,明經有文思。舉秀才上第,為中書議郎、尚書殿中郎。孝文因公事與語,問朝觀宴饗禮,虬以經對,大合上旨。帝崩,尚書令王肅多用新儀,虬往往折以《五經》正禮。為尚書左丞,多所糾正,台閣肅然。時雁門人有害母者,八坐奏轅之而瀦其室,宥其二子。虬駁奏云:"君親無將,將而必誅。謀逆者戳及期親,害親者令不及子,既逆甚梟鏡,禽獸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絕,遺育承傳,非所以勸忠孝之道,存三綱之義。若聖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惡止於其身者,則宜投之四裔,敕所在不聽配匹。《盤庚》言無令易種新邑,漢法五月食梟羹,皆欲絕其類也。"奏入,宣武從之。

後為光祿少卿。母在鄉遇患,請假歸。遇秋水暴長,河梁破絕,虬得一小船而度。船漏滿不沒,時人異之。母喪,哀毀過禮,為時所稱。卒,贈幽州刺史,謚曰威。虬善與人交,清河崔亮、頓丘李平並與親善。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長子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