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盧玄(玄孫思道 昌衡 元明 潛) 盧柔(子愷) 盧觀(弟仲宣 彪從子文偉) 盧同(子斐 兄子景裕 景裕弟辯 光 光子賁 光從弟勇)盧誕

盧玄,字子真,范陽涿人也。曾祖諶,晉司空劉琨從事中郎。祖偃,父邈,並仁慕容氏。偃為營丘太守,邈為范陽太守,皆以儒雅稱。

神蒨四年,太武辟召天下儒俊,以玄為首。授中書博士,遷侍郎,本州大中正。使馮弘,稱臣請附。外兄司徒崔浩每與言輒嘆曰:"對子真,使我懷古之情更深。"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玄曰:"創製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三思。"浩當時雖無以異之,竟於不納。浩敗,頗亦由此。後賜爵固安子,散騎常侍,使宋。宋文帝與之言,嘉嘆良久,曰:"中郎,卿曾祖也!"還,遇疾,歸鄉卒。贈平東將軍、幽州刺史、固安侯,謚曰宣。

子度世,字子遷。幼聰達,有計數。為中書學生,應選東宮。弱冠,與從兄遐俱以學行為時流所重。遐特為崔浩所敬,位至尚書、光祿大夫、范陽子。

度世後以崔浩事,棄官逃於高陽鄭羆家,羆匿之。使者囚羆長子,將加捶楚。羆誡之曰:"君子殺身以成仁,汝雖死勿言。"子奉父言,遂被拷掠,乃至火爇其體,因以物故,卒無所言。度世後令弟娶羆妹,以報其恩。太武臨江,宋文使其殿上將軍黃延年至。帝問曰:"盧度世坐與崔浩親通,逃命江表,應已至彼。"延年對曰:"都下無聞,當必不至。"帝詔東宮赦度世宗族逃亡籍沒者,度世乃出。拜中書侍郎,襲爵。

興安初,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進爵為侯。後除散騎侍郎,使宋,應對宋侍中柳元景失衷。還,被禁劾,經年乃釋。除濟州刺史。州接邊境,將士數相侵掠。度世乃禁勒所統,還其俘虜,二境以寧。後坐事免。尋除青州刺史,未拜,卒,謚曰惠。四子,伯源、敏、昶、尚之。

初,玄有五子,唯度世嫡,余皆別生。崔浩之難,其庶兄弟恆欲害之,度世常深忿恨。及度世有子,每誡絕妾孽,以防後患。至伯源兄弟,婢妾生子,雖形貌相類,皆不舉接。為識者所非。

伯源小名陽烏,性溫雅寡慾,有祖父風。敦尚學業,閨門和睦。襲侯爵,降為伯。累加秘書監、本州大中正。時孝文帝將立馮後,先問伯源。請更簡卜。帝曰:"以先後之侄,朕意已定。"伯源曰:"雖奉敕如此,然臣心實有未盡。"及朝臣集議,執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伯源不以介懷。及孝文議伐齊,伯源表以為萬乘親戎,轉運難繼。詔雖不從,而優答之。尋以齊武帝殂,停師。

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伯源以步騎六千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萬口,唯梟首惡,余悉不問。詔兼侍中。

初,伯源年十四,嘗詣長安。將還,餞送者五十餘人,別於渭北。有相者扶風人王逵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得聲名甚盛,望逾公輔。後二十餘年,當制命關右,願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未幾,守儀曹尚書。

及齊雍州刺史曹武請降,乃以伯源為使持節、安南將軍,督前鋒諸軍,徑赴樊、鄧。辭以儒生不行軍事,帝不許。伯源曰:"臣恐曹武為周魴耳。陛下宜審之。"武果偽降。伯源乃進攻赭陽,師敗,坐免官爵。尋曹母憂。服闋,兼太尉長史。

後為徐州京兆王愉兼長史。愉時年少,事無巨細,多決於伯源。伯源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人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叛,伯源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逃叛。陵之餘黨,伯源皆撫而赦之,唯歸罪於陵,由是眾心乃安。

景明初,卒於秘書監,年四十八,贈幽州刺史,複本爵固安伯。謚曰懿。

初,諶父志,法鍾繇書,子孫傳業,累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跡。伯源習家法,代京宮殿,多其所題。白馬公崔宏亦善書,世傳衛瓘體。魏初工書者,崔、盧二門。伯源與李沖特相友善,沖重伯源門風,伯源私沖才官,故結為婚姻,往來親密。至於伯源荷孝文意遇,頗亦由沖。伯源有八子。

長子道將,字祖業。應襲父爵而讓第八弟道舒,詔不許。道將引清河王國常侍韓子熙讓弟采魯陽男之例,詔乃許之。道將涉獵經史,風氣謇諤,頗有文才,為一家後來之寇,諸父並敬憚之。彭城王勰、任城王澄皆虛衿相待。勰為中軍大將軍,辟行參軍。累遷燕郡太守。道將下車表樂毅、霍原之墓,為之立祠。優禮儒生,厲勸學業,敦課農桑,墾田歲倍。卒於司徒司馬,贈太常卿,謚曰獻。所為文筆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