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豈若蹙足入絆,申頸就羈。游帝王之門,趨宰衡之勢。不知飄塵之少選,寧覺年祀之斯須。萬物營營,靡存其意;天道昧昧,安可問哉?

嗟乎!人生若浮,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所願言。執燭夜遊,驚其迅邁。百年幾何,擎跽曲拳。四時如流,俯眉躡足。出處無成,語默奚當。非直丘明所恥,抑亦宣尼恥之。

建德四年,除滕王逌友。逌嘗問大圜曰:"吾聞湘東王作《梁史》,有之乎?余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對曰:"言之妄也。如使有之,亦不足怪。昔漢明為《世祖紀》,章帝為《顯宗紀》,殷鑑不遠,足為成例。且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彰於四海,安得而隱之?如有不彰,亦安得不隱?蓋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諱國之惡,抑又禮也。"逌乃大笑。後大軍拔晉州,或問大圜:"師遂克不?"對曰:"高歡昔以晉州肇基偽跡,今本既拔矣,能無亡乎?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居數月,齊氏果滅。聞者以為知言。

隋開皇初,拜內史侍郎,卒於西河郡守。撰《梁舊事》三十卷、《寓記》三卷、《士喪儀注》五卷、《要決》兩卷,並文集二十卷。

大封位開府儀同三司、陳州刺史。

論曰:諸司馬以亂亡歸命,楚之最可稱乎!其餘碌碌,未足論也。而以往代遺緒,並當位遇,可謂幸矣。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餘,並潛骸竄影,委命上國。俱稱曉了,盛當位遇。雖有枕戈之志,終無鞭墓之成。昶諸子狂疏,喪其家業;寶夤背恩忘義,梟鏡其心。蕭贊臨邊脫身,晚去仇賊,寵祿頓臻,顛狽鏇至,信吉凶之相倚也。梁氏雲季,子弟奔亡。王表動不由仁,胡顏之甚。祗、退、泰、捴、圓肅、大圜等雖羈旅異國,而終享榮名,非素有鎡基,懷文抱質,亦何能至於此也。方武陵擁眾東下,任捴以蕭何之事。君臣之道既篤,家國之情亦隆。金石不足比其心,河水不足明其誓。及魏安之至城下,旬日而智力俱竭,委金湯而不守,舉庸蜀而來王。若乃見機而作,誠有之矣;守節沒齒,則未可焉。

《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