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大抵南北所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則王輔嗣,《尚書》則孔安國,《左傳》則杜元凱。河洛,《左傳》則服子慎,《尚書》、《周易》則鄭康成。《詩》則並主於毛公,《禮》則同遵於鄭氏。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自魏梁越已下,傳授講議者甚眾,今各依時代而次,以備《儒林》云爾。

梁越,字玄覽,新興人也。博通經傳,性純和。魏初,為《禮經》博士。道武以其謹厚,遷上大夫,令授諸皇子經書。明元初,以師傅恩,賜爵祝阿侯,出為雁門太守。獲白雀以獻,拜光祿大夫,卒。

盧醜,昌黎徒何人也。襄城王魯元之族也。太武監國,醜以博學入授經。後以師傅舊恩,賜爵濟陰公。位尚書,加散騎常侍,卒於河內太守。

張偉,字仲業,太原中都人也。學通諸經。鄉里受業者,常數百人。儒謹泛納。雖有頑固,問至數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常依附經典,教以孝悌,門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性清雅,非法不言。太武時,與高允等俱被辟命,授中書博士,累遷為中書侍郎,本國大中正。使酒泉慰勞沮渠無諱,又使宋,賜爵成皋子。出為營州刺史,進爵建安公。卒,贈并州刺史,謚曰康。

梁祚,北地泥陽人也。父邵,皇始二年歸魏,位濟陽太守。至祚,居趙郡。祚篤志好學,歷習經典,尤善《公羊春秋》、鄭氏《易》,常以教授。有儒者風,而無當世之才。與幽州別駕平恆有舊,恆時請與論經史。辟秘書中散,稍遷秘書令,為李所排擯,退為中書博士。後出為統萬鎮司馬,征為散令。撰並陳壽《三國志》,名曰《國統》。又作《代都賦》,頗行於世。清貧守素,不交勢貴,卒。子元吉,有父風。

平恆,字繼叔,燕郡薊人也。祖視、父儒,並仕慕容為通宦。恆耽勤讀誦,多通博聞。自周以降,暨於魏世,帝王傳代之由,貴臣升降之緒,皆撰品第,商略是非,號曰《略注》,合百餘篇。安貧樂道,不以屢空改操。征為中書博士。久之,出為幽州別駕。廉貞寡慾,不營資產,衣食至常不足,妻子不免饑寒。後遷秘書丞。時高允為監,河間邢祐、北平陽嘏、河東裴宗、廣平程駿、金城趙元順等為著作郎。允每稱博通經籍,無過恆也。

恆三子,並不率父業,好酒自棄。恆常忿其世衰,植杖巡舍,側崗而哭。不為營事婚宦,任意官娶,曰:"此輩會是衰頓,何煩勞我!'故仕娉濁碎,不得及其門流。別構精廬,並置經籍於中,一奴自給,妻子莫得而往,酒食亦不與同。時有珍美,呼時老東安公刁雍等共飲啖之,家人無得嘗焉。太和十年,以恆為秘書令,而固請為郡,未受而卒。贈幽州刺史、都昌侯,謚曰康。

陳奇,字脩奇,河北人也。少孤貧,而奉母至孝。齠祇聰識,有夙成之美。愛玩經典,常非馬融、鄭玄解經失旨。志在著述《五經》。始注《孝經》、《論語》,頗傳於世,為縉紳所稱。與河間邢祐同召赴京。時秘書省游雅素聞其名,始頗好之,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職。後與奇論典誥,至《易訟卦》"天與水違行",雅曰:"自蔥嶺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自蔥嶺西,豈東向望天哉?"雅性護短,因以為嫌。嘗眾辱奇,或爾汝之,或指為小人。奇曰:"公身為君子,奇身且小人。"雅曰:"君言身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東部侯厘。"雅質奇曰:"侯厘何官也?"奇曰:"昔有雲師、火正、鳥師之名,以斯而言,世革則官異,時易則禮變。公為皇魏東宮內侍長,竟何職也?"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銓補秘書。雅既惡之,遂不復敘用焉。

奇冗散數年,高允每嘉其遠致,稱奇通識,非凡學所及。允微勸雅曰:"君朝望具瞻,何為與野儒辯簡牘章句!"雅謂允有私於奇,曰:"君寧黨小人也?"乃取奇注《論語》、《孝經》,燒於庭內。奇曰:"公貴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論語》!"雅愈怒,因告京師後生,不聽傳授。而奇無降志,亦評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論後名字之美,比諭前魏之甄后。奇刺發其非,遂聞於上。詔下司徒檢對,雅有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