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子伯宗,位侍御史。性清退好學,多所撰述。至齊亡,不徙職,遂不入仕。隋大業初,卒於家。世良弟世軌。

世軌幼自修整,好法律。天保初,歷三尚書三公、二千石、都官郎中,兼併州長史。執獄寬平,多所全濟。為都官郎中,有囚事枉,將送,垂致法。世軌遣騎追止之,切奏其狀,遂免。

稍遷廷尉少卿。洛州人聚結欲劫河橋,吏捕案之,連諸元徒黨千七百人。崔昂為廷尉,以為反,數年不斷。及世軌為少卿,判其事為劫,唯殺魁首,余從坐悉舍焉。大理正蘇珍之以平乾知名,寺中語曰:"決定嫌疑蘇珍之,視表見里宋世軌。"時人以為寺中二絕。南台囚到廷尉,世軌多雪之,仍移攝御史,將問其濫狀。中尉畢義雲不送,移往復不止。世軌遂上書極言義雲酷擅。文宣引見二人,親敕世軌曰:"我知台欺寺久,卿能執理抗衡,但守此心,勿慮不富貴。"敕義雲曰:"卿比所為誠合死,以志在疾惡,故且一恕。"仍顧謂朝臣曰:"此二人並我骨鯁臣也。"及卒,廷尉、御史諸繫囚皆哭曰:"宋廷尉死,我等豈有生路!"贈光州刺史,謚曰平。無子,世良以第五子朝基嗣。

翻弟世景。世景少自修立,事親以孝聞。與弟道璵下帷讀誦,博覽群言,尤精經義。族兄弁甚重之。舉秀才上第。再遷彭城王勰開府法曹行參軍。勰愛其才學,雅相器敬。孝文甚嘉異之。遷司徒法曹行參軍。世景明刑理,著律令,裁決疑獄,剖判如流。轉尚書祠部郎。彭城王勰每稱曰:"宋世景精微,尚書僕射才也。"台中疑事,右僕射游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長從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領數曹,深著稱績。左僕射源懷引為行台郎。巡察州鎮,十有餘所,黜陟賞罰,莫不鹹允。遷七鎮,別置諸戍,明設亭候,以備不虞。懷大相委重,還,薦之宣武,以為不減李沖。帝曰:"朕亦聞之。"後為伏波將軍,行榮陽太守,鄭氏豪橫,號為難制。濟州刺史鄭尚弟遠慶,先為苑陵令,多所受納,百姓患之。而世景下車,召而誡之。遠慶行意自若,世景繩之以法。遠慶懼,棄官亡走。於是屬縣畏威,莫不改肅。終日坐於廳事,未嘗寢息。人間之事,巨細必知。發奸擿伏,有若神明。嘗有一吏,休滿還郡,食人雞豚。又有一乾,受人一帽,又食二雞。世景叱而告之,吏、乾叩頭伏罪。於是上下震悚,莫敢犯禁。坐弟道璵事除名。

世景友於之性,過絕於人,及道璵死,哭之,酸感行路。歲余,母喪,遂不勝哀而卒。世景曾撰《晉書》,竟未得就。

遺腹子季儒,位太學博士。曾至譙、宋間,為文吊嵇康,甚有理致。後夜寢室壞,壓而殞,時人悼傷惜之。

道璵少而敏俊,自太學博士轉京兆王愉法曹行參軍。坐愉反得罪。作詩及輓歌詞寄之朋親,以見冤痛。道璵又曾贈著作郎張始均詩,其末章云:"子深懷璧憂,余有當門病。"道璵既不免難,始均亦遇世禍,時鹹怪之。

道璵從孫孝王,學涉,亦好緝綴文藻。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時論甚疾之。為北平王文學。求入文林館不遂,因非毀朝士,撰《朝士別錄》二十卷。會周武滅齊,改為《關東風俗傳》,更廣聞見,勒成三十卷以上之。言多妄謬,篇第冗雜,無著述體。周大象末。預尉迥事,誅死。

許彥,字道謨,高陽新城人也。祖茂,仕慕容氏高陽太守。彥少孤貧,好讀書,從沙門法睿受《易》。太武徵令卜筮,頻驗,遂在左右,參與謀議。彥質厚慎密,與人言,不及內事,帝以此益親待之。賜爵武昌公,拜相州刺史。在州受納,多違法度,詔書切讓之,然以彥腹心近臣,弗之罪也。卒,謚宣公。子熙襲。熙卒,子安仁襲。安仁卒,子元康襲,降爵為侯。

熙弟宗之,歷位殿中尚書、定州刺史,封潁川公。受敕討丁零。既平,宗之因循郡縣,求取不節。深澤人馬超毀謗宗之,宗之怒,毆殺超。超家人告狀,宗之上超謗訕朝政。文成聞之曰:"此必宗之懼罪誣超。"案驗果然,遂斬於都市。

元康弟護,州主簿。子恂,字伯禮,頗有業尚,閨門雍睦,三世同居,吏部尚書李神俊常稱其家風。位司徒諮議參軍。修起居注,拜太中大夫。卒,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恂弟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