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韋閬,字友觀,京兆杜陵人也。世為三輔冠族。祖楷,晉長樂清河二郡太守。父逵,慕容垂大長秋卿。閬少有器望,遇慕容氏政亂,避地薊城。太武初,征拜鹹陽太守,轉武都太守。卒郡。

子范,試守華山郡,賜爵高平男。卒。

范子俊,字穎超,早有學。少孤,事祖母以孝聞。性溫和廉讓,為州里所稱。太和中,襲爵。歷位都水使者。宣武崩,領軍於忠矯擅威刑,俊與左僕射郭祚昏嫁,故亦同時遇害。臨終,訴枉於尚書元欽,欽知而不敢申理。俊嘆曰:"吾一生為善,未蒙善報;常不為惡,今為惡終,悠悠蒼天,抱直無訴!"時人鹹怨傷焉。熙平元年,追贈洛州刺史,謚曰貞。子子粲。

子粲字暉茂。齊王蕭寶夤為雍州刺史,引為府主簿,轉錄事參軍。及寶夤反,子粲與弟子爽執志不從,相率逃免。雍州平,賜爵長安子。普泰中,累遷中書侍郎。孝武帝入關,子粲歷行台左丞、南汾州刺史。少弟道諧為鎮城都督。元象中,齊神武命將出討,子粲及道諧俱被獲,送於晉陽。子粲累遷南兗州刺史。齊天保初,封西僰縣男。後卒於豫州刺史,謚曰忠。

子粲兄弟十三人,並有孝行,居父喪,毀瘠過禮。既葬,廬於墓側,負土成墳。弟榮亮最知名。

榮亮字子昱。博學有文才,德行仁孝,為時所重。歷諫議大夫、衛大將軍。卒,贈河州刺史。子綱,字世紀,有操行,才學見稱,領袖本州,謂為中正。開皇中,位趙州長史。有子文宗、文英,並知名。

閬從叔道福,父羆,為苻堅丞相王猛所器重,以女妻焉。仕堅為東海太守。堅滅,奔江左,仕宋為秦州刺史。道福有志略,仕宋位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領鎮北府錄事參軍。與徐州刺史薛安都謀擁州內附,賜爵高密侯,因家彭城。卒,贈兗州刺史,謚曰簡。

子欣宗,以歸國勛,別賜爵杜縣侯。歷位太中大夫、行幽州事。卒,贈南兗州刺史,謚曰簡。

閬從子崇,字洪基。父肅,字道壽,隨劉義真度江,位豫州刺史。崇年十歲,父卒,母鄭氏攜以入魏,因寓居河、洛。少為舅兗州刺史鄭羲所器賞。位司徒從事中郎。孝文納其女為充華嬪,除南潁川太守。不好發擿細事,恆云:"何用小察,以傷大道?"吏人感之,郡中大安。帝聞而嘉賞,賜帛二百匹。遷洛,以崇為司州中正。尋除鹹陽王禧開府從事中郎,復為河南邑中正。崇頻居衡品,以平直見稱。出為鄉郡太守,更滿應代,吏人詣闕乞留,復延三年。後卒。

子猷之,釋褐奉朝請,轉給事中、步兵校尉,稍遷前、後將軍,太中大夫,卒。

猷之弟休之,貞和自守,未嘗言行忤物。歷位給事中、河南邑中正、安西將軍、光祿大夫。卒。子道建、道儒。

閬族弟珍,字靈智,孝文賜名焉。父子尚,字文叔。位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卒,贈雍州刺史。

珍少有志操,歷位尚書南部郎。孝文初,蠻首桓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誕為東荊州刺史,令珍為使,與誕招慰蠻左。珍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懷附。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人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蠻從約,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萬餘戶,置郡縣而還。以奉使稱旨,賜爵霸城子。後以軍功,進爵為侯。累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所在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謂我能撫綏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尋轉荊州刺史。與尚書盧陽烏征赭陽,為齊將垣歷生、蔡道恭所敗,免歸鄉里。臨別,謂陽烏曰:"主上聖明,志吞吳會。用兵機要,在於上流。若有事荊楚,恐老夫復不得停耳。"後車駕征鄧沔,復起珍為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長史。鄧沔既平,試守魯陽郡。孝文復南伐,路經珍郡,加中壘將軍,正太守。珍從至清水,帝曰:"朕頃戎車再駕,卿恆翼務中軍。今日之舉,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鴉險要,非卿無以守也。"因敕還。及孝文崩於行宮,秘匿而還,至珍郡,始發大諱。還,除中散大夫,尋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卒,贈本將軍、青州刺史,謚曰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