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



二十年,都藍大亂,為部下所殺。晟因奏曰:"賊內攜離,其主被殺。乘此招誘,必並來降。請遣染幹部下,分頭招尉。"上許之,果盡來附。達頭恐怖,又大集兵。詔晟部領降人,為秦州行軍總管,取晉王廣節度,出討達頭。達頭與王相抗,晟進策曰:"突厥飲泉,易可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達頭人畜飲之多死,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斬首千餘級,俘百餘口。王大喜,引晟入內,同宴極歡。有突厥達官來降,時亦預坐。說言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王笑曰:"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比,一何壯哉!"師鏇,授上開府儀同三司,復遣還大利城,安撫新附。

仁壽元年,晟表奏曰:"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匈奴,宜在今日。"詔楊素為行軍元帥,晟為受降使者,送染乾北伐。

二年,軍次北河,逢賊帥思力俟斤等領兵拒戰,晟與大將軍梁默擊走之,賊眾多降。晟又教染乾分遣使者,往北方鐵勒等部,招攜取之。三年,有鐵勒思結、伏具、渾、斛薛、阿拔、仆骨等十餘部,盡背達頭來降附。達頭眾大潰,西奔吐谷渾。晟送染乾,安置於磧口。事畢,入朝。

遇文帝崩,匿喪未發。煬帝引晟於大行前委以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左領軍將軍。遇楊諒作逆,敕以本官為相州刺史,發山東兵馬,與李雄等共經略之。晟辭以子行布在逆地。帝曰:"公終不以兒害義,其勿辭也。"於是馳遣赴相州。諒破,追還,轉武衛將軍。

大業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突厥中,指於涿郡。仍恐染乾驚懼,先遣晟往喻旨,稱述帝意。染乾聽之,因召所部諸國,奚、霫、室韋等種落數十,酋長鹹萃。晟見牙中草穢,欲令染乾親自除之,示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帳前草曰:"此根大香。"染乾遽取嗅之,曰:"殊不香也。"曰:"國家法,天子行幸所在,諸侯並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染乾乃悟,曰:"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旁人不知法耳。"遂拔所佩刀,親自芟草。其貴人及諸產落爭放效之。乃發榆林北境,至於其牙,又東達於薊,長三千里,廣百餘步,舉國就役而開御道。帝聞益喜焉。後除淮陽太守,未赴任,復為右驍衛將軍。

五年,卒,年五十八,帝悼惜之。後突厥圍雁門,帝嘆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晟好奇計,務立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大唐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謚曰獻。少子無忌嗣。其長子行布,亦多謀略,有父風。起家漢王諒庫直。後遇諒并州起逆,率從南拒官軍,留行布守城。遂與豆盧毓閉門拒守諒,城陷,遇害。次子恆安,以兄功授鷹揚郎將。

紹遠字師,少名仁。寬容有大度,雅好墳籍,聰慧過人。父承業作牧壽春,時紹遠年十三。承業管記有王碩者,文學士也,聞紹遠強記,遂白承業,求驗之。承業命試之。碩乃試以《禮記月令》。於是紹遠讀數紙,才一遍,誦之若流。碩嘆服之。起家司徒府參軍事。後以別將討平河東蜀薛,封東阿縣伯。

魏孝武西遷,紹遠隨承業奔赴,以功別封文安縣子。大統二年,除太常卿,遷中書令,仍襲父爵。後例降為公,改馮翊郡。恭帝二年,累遷錄尚書事。周文每謂群臣曰:"長孫公任使處,令人無反顧憂;漢之蕭、寇,何足多也。其容止堂堂,足為當今模楷。"六官建,拜大司樂。周閔踐祚,復封上黨郡公。

初,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唯黃鐘不調,每恆恨之。嘗經韓使君佛寺,聞浮圖三層上鐸鳴,其音雅合宮調,因取而配奏,方始克諧。乃啟明帝曰:"魏氏來宅秦、雍,雖祖述樂章,然黃鐘為君,天子之正位,往經創造,歷稔無成。方知水行將季,木運伊始,天命有歸,靈樂自降。此蓋乾坤祐助,宗廟致感。方當降物和神,祚隆萬世。"詔曰:"朕以菲薄,何德可以當之。此蓋天地祖宗之祐,亦由公達鑒所致也。"俄改授禮部中大夫。時猶因魏氏舊樂,未遑更造,但去小呂,加大呂而已。紹遠上疏陳雅樂,詔並行之。紹遠所奏樂,以八為數。故梁黃門侍郎裴正上書,以為昔者大舜欲聞七始,下洎周武,爰制七音。持林鐘作黃鐘,以為正調之首。詔與紹遠詳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