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上大悅,以劭至誠,寵錫日隆。

時有人於黃鳳泉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遂附其文以為字,復言有諸物象,而上奏曰:"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嶽及二麟、雙鳳、青龍、朱雀、騶虞、玄武,各當其方位。又有五行、十日、十二辰之各,凡二十七字。又有'天門、地戶、人門、鬼門閉'九字。又有卻非及二鳥。其鳥皆人面,則《抱朴子》所謂千秋萬歲者也。其小玉亦有五嶽、卻非、虬、犀之象。二玉俱有仙人玉女乘雲控鶴之象。別有異狀諸神,不可盡識,蓋是風伯、雨師、山精、海若之類。又有天皇大帝、皇帝及四帝坐,鉤陳、北斗、三公、天將軍、土司空、老人、天倉、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凡四十五官。諸字本無行伍,皆往往偶對。於大玉則有皇帝日名,並臨南面,與日字正鼎足。復有老人星,蓋明南面象日,而長壽也。皇后二字在西,上有月形,蓋明象月也。於次玉,則皇帝名與九千字次比,兩楊字與萬年字次比,隋與吉字正並,蓋明長久吉慶也。"劭復回互其字,作詩二百八十篇奏之。上以為誠,賜帛千匹。

劭於是采人間歌謠,引圖書讖緯,依約符命,捃摭佛經,撰為《皇隋靈感志》合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閉目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遍而後罷。上益喜,賞賜優洽。

及文獻皇后崩,劭復上言:"佛經說人應生天上及上品上生無量壽國之時,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妓樂來迎之。如來以明星出時入涅盤。伏惟大行皇后,聖德仁慈;福善禎符,備諸秘記,皆雲是妙善菩薩。臣謹案: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雨金銀之花;二十三日,大寶殿後,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北,有自然種種音樂,震滿虛空。至五更中,奄然如寐,便即升遐。與經文所說,事皆符驗。臣又以愚意思之,皇后遷化不在仁壽大興宮者,蓋避至尊常居正處也。在永安宮者,象京師永安門,平生所出入也。後升遐後二日,苑內夜有鐘聲二百餘處,此則生天之應,顯然也。"上覽之,且悲且喜。時蜀王秀以罪廢,上謂劭曰:"嗟乎!"吾有五子,三子不才。"劭進曰:"自古聖帝明王,皆不能移不肖之子。黃帝二十五子,同姓者二,余各異德。堯十子,舜九子,皆不肖。夏有五觀,周有三監。"上然其言。後上夢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腳,李盛扶肘,乃得上。因謂彭曰:"死生當與爾俱。"劭曰:"此夢大吉。上高山者,明高崇大安,永如山也。彭猶彭祖,李猶李老,二人扶侍,實為長壽之徵。"上聞之,喜見容色。其年,上崩,未幾,崔彭亦卒。

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帝不忍誅。劭上書曰:"臣聞黃帝滅炎,蓋雲母弟;周公誅管,信亦天倫;叔向戮叔魚,仲尼謂之遺直;石蠟殺石厚,丘明以為大義。此皆經籍明文,帝王常法。今陛下置此逆賊,度越前聖。謹案:賊諒毒被生靈者也。古者同德則同姓,德不同則異姓,故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四人,唯青陽、夷鼓與黃帝同為姬姓。諒既自絕,請改其氏。"劭以此求媚,帝依違不從。後遷秘書少監,卒於官。

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錄口敕。又采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以類相從,為其題目。詞義繁雜,無足稱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善惡之跡,堙滅無聞。初撰《齊志》為編年體二十卷,復為《齊書》,紀傳一百卷,及《平賊記》三卷,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嗤鄙。然其指摘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時人服其精博。爰自志學,暨於暮齒。篤好經史,遺略世事。用思既專,性頗恍忽,每至對食,閉目凝思,盤中之肉,輒為僕從所啖。劭弗之覺,唯責肉少,數罰廚人。廚人以情白劭,劭依前閉目,伺而獲之。廚人方免笞辱。其專固如此。

遵業弟廣業,性沈雅,涉曆書傳,位太尉祭酒,遷屬。卒於太中大夫,贈徐州刺史。子乂,有儀望,以乾用見稱,卒於南鉅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