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希俊弟幼儒,好學修謹,丞相、高陽王雍以女妻之。位司州別駕,有當官稱。卒,贈散騎常侍、兗州刺史,謚曰肅。幼儒亡後,妻淫蕩凶悖,肆行無禮。幼儒時望甚優,其從兄伯猷每謂所親曰:"從弟人才,足為令德,不幸得如此婦。今死復重死,可為悲嘆。"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並巴、開、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則仕周,復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廣陵王羽納其女為妃,位東平原太守。性猜狂使酒,為政貪殘。卒,贈南青州刺史。

長子伯猷,博學有文才,早知名。舉司州秀才,歷太學博士,領殿中御史。與當時名勝,鹹申游款。明帝釋奠,詔伯猷錄義。後為尚書外兵郎中,典起居注,以軍功賜爵陽武子。節閔帝初,以舅氏超授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轉護軍將軍,賜爵武城子。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梁。前後使人,梁武令其侯王於馬射之日宴對申禮。伯猷之行,梁武令其領軍將軍臧盾與之接。議者以此貶之。使還,除南青州刺史。在官貪婪,妻安豐王元延明女,專為聚斂,貨賄公行,潤及親戚。戶口逃散,邑落空虛。乃誣陷良善,雲欲反叛,籍其資財,盡以入己,誅其丈夫,婦女配沒。百姓冤苦,聲聞四方。為御史糾劾,死罪數十條。遇赦免,因以頓廢。齊文襄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喻。武定七年,除太常卿。卒,贈驃騎大將軍、中書監、兗州刺史。子蘊,太子舍人、陽夏太守。伯猷弟仲衡,武定中,儀同開府中郎。

仲衡弟輯之,司徒諮議。齊大寧中,以軍功賜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祿大夫,東濟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贈度支尚書、北豫州刺史。

輯之弟懷孝,司徒諮議。齊大寧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滎陽邑中正、濮陽太守,坐貪穢除名。子籍,字承宗,徐州平東府長史。

籍弟瓊,字祖珍,有強幹稱,位范陽太守,頗有聲,卒。孝昌中,弟儼寵要,重贈青州刺史。瓊兄弟雍睦,其諸娣姒亦鹹相親愛,閨門之內,有無相通,為時人所稱美。子道邕。

道邕字孝穆。幼謹厚,以清約自居,年未弱冠,涉歷經史。父叔四人並早歿,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長,撫訓諸弟,有如同生,閨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參軍,累以戰功進至左光祿大夫、太師鹹陽王長史。及孝武西遷,從入關,除司徒左長史,領臨洮王友,賜爵永寧縣侯。

大統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幾,有能名。王羆時為雍州刺史,欽其善政,貽書盛相稱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離亂,逃散殆盡。道邕下車之日,戶止三千,留情綏撫,遠近鹹至,數年之內,有四萬家。歲考績為天下最,周文帝賜書嘆美之。征拜京兆尹。及梁岳陽王蕭察稱蕃,乃假道邕散騎常侍,持節拜察為梁王。使還,稱旨,進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時周文東討,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軍次潼關,命道邕與左長史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分掌眾務。仍令道邕引接關東歸附人士,並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撫納銓敘,鹹得其宜。後拜中書令,賜姓宇文氏,尋以疾免。

周孝閔帝踐阼,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子。歷御伯中大夫、御正、宜、華、虞、陝四州刺史。頻歷數州,皆有政績。入為少司空,卒。贈本官,加鄭、梁、北豫三州刺史,謚曰貞。

子詡嗣,歷位納言,為聘陳使。後至開府儀同大將軍、邵州刺史。詡弟譯於隋文帝有翊贊功,開皇初,又追贈道邕大將軍、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謚曰文。

譯字正義。幼聰敏,涉獵群書,工騎射,尤善音樂,有名於世。譯從祖文寬,尚周文帝元後妹魏平陽公主,無子,周文命譯後之。由是譯少為周文所親,恆令與諸子游集。年十餘歲,嘗詣府司錄李長宗。長宗於眾中戲之,譯斂容謂曰:"明公位望不輕,瞻仰斯屬,輒相玩狎,無乃喪德也。"長宗甚異之。文寬後誕二子,譯復歸本生。

周明帝時,詔令事輔城公,是為武帝。及帝即位,為左侍上士,與儀同劉昉,恆侍帝側。譯時喪妻,帝令譯尚梁安固公主。及帝親總萬機,以為御正下大夫,頗被顧遇。東宮建,轉太子宮尹下大夫,特被太子親待。時太子多失德,內史中大夫烏丸軌每勸帝廢太子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安。建德二年,為聘齊使副。後詔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陰謂譯曰:"秦王,上愛子也;烏丸軌,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無扶蘇之事乎?"譯曰:"願殿下勉著仁孝,無失子道而已。"太子然之。既破賊,譯以功最,賜爵開國子。後坐褻狎皇太子,烏丸軌、宇文孝伯等以聞。帝大怒,除譯名。宮臣親幸者鹹被譴。太子復召譯,戲狎如初。因曰:"殿下何時可得據天下?"太子悅而益昵之。例復官,仍拜吏部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