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一百 序傳第八十八



子詮,字世良,任城郡守,贈涇州刺史。

子伯卿,太師府參軍事。伯卿子師上,聰敏好學,雅有詞致。外祖魏收無子,惟有一女,生師上,甚愛重之,童祇便自教屬文,有名於世。後與范陽盧公順俱為符璽郎,待詔文林館。與博陵崔君洽同志友善,從駕晉陽,寓居僧寺,朝士謂之康寺三少,為物論推許若此。隋煬帝居蕃,奏為王府記室,終於揚州。

詮弟謐,字世安,位高陽郡守、司農卿、安州刺史。謐子千學,齊武平中尚神武女浮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南青州刺史。

謐弟誦,字世業,位假儀同三司、臨漳令。誦弟世韞,太子舍人、殿中郎。

璵子孫繁衍,行人號其宅為李東徐村。

璵弟瑾,字道瑜。美容貌,有才學,特為韶所鍾愛。清河王懌甚知賞之。懌為司徒,辟參軍事。轉著作郎,稍遷通直散騎侍郎,與給事黃門侍郎王遵業、尚書郎盧觀典修儀注。王、盧即瑾之外兄。臨淮王彧謂瑾等三俊,共掌帝儀,可謂舅甥之國。及明帝崩,上謚策文,瑾所制也。莊帝初,於河陰遇害,年三十九,贈冠軍將軍、齊州刺史。

子產之,字孫僑。容貌短陋,而撫訓諸弟,愛友篤至。其舅盧道將稱之曰:"此兒風調,足為李公家孫。"位北豫州司馬。子仲膺,字公祀。以學行稱,位太子洗馬。仕周,為東京少吏部上士。隋開皇中,卒於荊州總管司馬。

產之弟茜之,字曼容,清通,好文學。齊天保初,歷太子洗馬,行陽翟郡守,為政清靜,吏人稱之。遷尚書考功郎中,遇文宣昏縱,見害,時人冤之。

茜之弟壽之,位梁州中從事,性貞介,不負於人。

壽之弟禮之,位司徒騎兵參軍。與妻鄭氏相重,妻先亡,遺言終不獨死。未幾,禮之腳上發腫,夢妻雲,煮小麥漬之即差,如其言,反創而卒。

禮之弟行之,字義通,小字師子。簡靜,善守門業,多識前言往行,而不以文學自名。居喪盡禮,與兄弟深相友愛。仕齊,歷位都水使者、齊郡太守,帶青州長史。任城王敬憚之,州人號曰李御史。仕周,為冬官府司寺下大夫。隋開皇初,封固始縣男,除唐州下溠郡太守,稱疾不行,卒。行之風素夷坦,為士友所稱。其舅子盧思道深所愛好,常贈詩云:"水衡稱逸人,潘、楊有世親,形骸預冠蓋,心思出囂塵。"時人以為實錄。及疾,內外多為求醫,行之曰:"居常待終,士之道也。貧既愈富,何知死不如生?"一皆抑絕。臨終,命家人薄葬,口授墓誌以紀其志曰:"隴西李行之,以某年某月終於某所。年將六紀,官曆四朝,道協希夷,事忘可否。雖碩德高風,有傾先構;而立身行己,無愧夙心。以為氣變則生,生化曰死,蓋生者物之用,死者人之終,有何憂喜於其間哉!乃為銘曰:人生若寄,視死如歸。茫茫大夜,何是何非。"言終而絕,二子,夷、道。

行之弟凝之,字惠堅。光州中從事,非其所好,僶俛而就,秩滿,徑還冀州棗強野舍。凝之明本草藥性,恆以服餌自持,雖年將耄及,而志力不衰。篤好古文,精心典禮,以之終老,未嘗懈倦。隋仁壽中卒。

產之兄弟,並有器望。邢子才為禮之墓誌云:"食有奇味,相待乃餐,衣無常主,易之而出。"時以為實錄。諸歸相親,皆如姊妹。茜之死,諸弟不避當時凶暴,行喪極哀。趙郡李榮來吊之,嘆曰:"此家風範,海內所稱,今始見之,真吾師也。"欲與連類,即日自名勞之。

瑾弟贊,字道璋。少有風尚,辟司徒參軍事。卒,贈漢陽郡太守。子脩年,開府參軍,早亡。

韶弟彥,字次仲,有學業。孝文初,舉秀才,除中書博士,轉諫議大夫。後因考課,降為元士。尋行主客曹事,徙郊廟下大夫。時朝儀典章,鹹未周備,彥留心考定,號為稱職。孝文南伐,彥諫曰:"臣以為蕞爾江、閩,未足親勞鑾駕。"頻表雖不見納,而以至誠見嘉。及六軍次於淮南,征為廣陵王羽長史,加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還,除冀州趙郡王乾長史。轉青州廣陵王羽長史,帶齊郡太守。征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轉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出行揚州事,尋征拜河南尹,還至汝陰,復敕行徐州事。尋徽拜平北將軍、平州刺史,遷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夏,大霖雨,川瀆皆溢。彥相水陸形勢,隨便疏通,得無淹漬之害。朝廷嘉之,頻詔勞勉。入為河南尹,遷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勛,轉度支尚書。出為撫軍將軍、秦州刺史。時破六韓拔陵等反於北鎮,二夏、豳、涼,所在蜂起,而彥刑政甚嚴。正光五年六月,城人薛珍、劉慶、杜超等因四方離叛,突入州門害彥,推其黨莫折大提為帥。永安中,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謚曰孝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