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穆宗孝和皇帝

〔一八〕“須”,原誤作“頃”,姚本、聚珍本尚不誤,今據改正。“景風紹封”,“景風 ”,或雲南風,史記律書云:“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故曰景風。”或雲東南風,淮南子墜形訓云:“
東南曰景風。”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李賢注引春秋考異郵云:“夏至四十五日,景風至,則封有功也。”白虎通義封公侯篇云:“封諸侯以夏何?陽氣盛養,故封諸侯,盛養賢也。”

〔一九〕“以彰厥功”,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三年載:“十一月癸卯,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詔曰:‘高祖功臣,蕭、曹為首,有傳世不絕之義。曹相國後容城侯無嗣。朕望長陵東門,見二臣之壟,循其遠節,每有感焉。忠義獲寵,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鴻臚求近親宜為嗣者,須景風紹封,以章厥功。’”與此字句大同小異。

〔二0〕“四年春正月”,此下五句原無。范曄後漢書和帝紀云:永元“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款塞乞降。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璽綬”。李賢引東觀漢記注云:“賜玉具劍,羽蓋車一駟,中郎將持節衛護焉。”此下五句即據李賢注,又參酌范書增補。姚本、聚珍本輯有“單于乞降,賜玉具劍”云云四句,但聚珍本把此段文字誤繫於永元二年下。據范書匈奴南單于傳。持節衛護者為任尚。

〔二一〕“六月”,此句上原有“四年”二字,因與上文復出,今刪去。

〔二二〕“大將軍竇憲潛圖弒逆”,此句下聚珍本有“庚申”二字,與范曄後漢書和帝紀同。

〔二三〕“詔收捕憲黨射聲校尉郭□” ,原無“射聲校尉郭□”六字。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四年六月載:“庚申,幸北宮,詔收捕憲黨射聲校尉郭璜。”李賢注云:“東觀記‘璜’作‘□’,音同”是東觀漢記載及郭璜,且名作“□”字,今據李賢注,又參酌范書增補。

〔二四〕“自京師離宮果園上林廣成囿悉以假貧人”,六帖卷三八引云:“詔有司京師果園悉以假貧人。”字句較略。此為永元五年二月事,見范曄後漢書和帝紀、袁宏後漢紀卷一三。

〔二五〕“收”,聚珍本脫,范曄後漢書和帝紀作“采”。

〔二六〕“六月”,此下三句原無,御覽卷一四引,今據增補。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五年載:“六月丁酉,郡國三雨雹。”李賢引東觀漢記注云:“大如雁子。”此段文字姚本作“六月,雨雹,大如雁子”,系輯自李賢注,又酌取范書文字作了增補。聚珍本則與御覽所引同。

〔二七〕“六年六月,和帝初令伏閉晝日”,此二句原無,史記封禪書索隱引下句,今據增補。上句則參考范曄後漢書和帝紀補入。范書和帝紀永元六年載:“六月己酉,初令伏閉盡日。”李賢注引漢官舊儀云:“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不乾它事。”此段文字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二八〕“七月”,此句至“未還宮而澍雨”諸句原無,御覽卷六四二引,今據增補。

〔二九〕“寺”,初學記卷二0引無此字。按當有此字。“寺”謂官舍。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李賢注引風俗通義云:“寺,嗣也,理事之吏,嗣續其中也。”通鑑卷四三胡三省注引風俗通義云:“寺,司也,諸 官府所止皆曰寺。”華嚴經音義卷四引風俗通義云:“寺,司也,延之有法度者也。今諸侯所止皆曰寺也。”

〔三0〕“未還宮而澍雨”,范曄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六年載:“秋七月,京師旱。詔中都官徒各除半刑,謫其未竟,五月已下皆免遣。丁巳,幸洛陽寺,錄囚徒,舉冤獄。收洛陽令下獄抵罪,司隸校尉、河南尹皆左降。未及還宮而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