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三回 趙主父餓死沙邱宮 孟嘗君偷過函谷關


為之破產。士從齊來者,人人以為孟嘗君親己,無有間言①。
今平原容美人笑躄而不誅,直待賓客離心,乃斬頭以謝,不亦晚乎?”秦王曰:“寡人安得一見孟嘗君,與之同事哉?”向壽曰:“王如欲見孟嘗君,何不召之?”秦王曰:“彼齊相國也。
召之安肯來乎?”向壽曰:“王誠以親子弟為質於齊,以請孟嘗君,齊信秦,不敢不遣。王得孟嘗君,即以為相,齊亦必相王之親子弟。秦、齊互相,其交必合,然後共謀諸侯不難矣。”秦王曰:“善!”乃以涇陽君悝為質於齊:“願易孟嘗君來秦,使寡人一見其面,以慰饑渴之想。”賓客聞秦召,皆勸孟嘗君必行。
時蘇代適為燕使於齊,謂孟嘗君曰:“今代從外來,見土偶人與木偶人相與語,木偶人謂土偶人曰:‘天方雨,子必敗矣!奈何!虎狼之國,楚懷王猶不返,況君乎?若留君不遣,臣不知君之所終矣。”孟嘗君乃辭秦不欲行。
孟嘗君不往,失秦歡矣!雖然,留秦之質,猶為不信秦也。王不如以禮歸涇陽君於秦,而使孟嘗君聘秦,以答秦之禮。如是,則秦王必聽信孟嘗君,而厚於齊。”
孟嘗君同賓客千餘人,車騎百餘乘,西入鹹陽,謁見秦王。秦王降階迎之,握手為歡,道平生相慕之意。孟嘗君有白狐襲,毛深二寸,其白如雪,價值千金,天下無雙。以此為私禮,獻於秦王。秦王服此裘入宮,夸於所幸燕姬。燕姬曰:“此裘亦常有,何以足貴?”秦王曰:“狐非數千歲色不白。
今之白裘,皆取狐腋下一片,補綴而成。此乃純白之皮,所以貴重,真無價之珍也。齊乃山東大國,故有此珍服耳。”時天氣尚暖,秦王解裘付主藏吏,吩咐珍藏,以俟進御。擇日將立孟嘗君為丞相。樗里疾忌孟嘗君見用,恐奪其相權,乃使其客公孫s焆說秦王曰:“田文,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夫以孟嘗君之賢,其籌事無不中,又加以賓客之眾,而借秦權以陰為齊謀,秦其危矣!”秦王以其言問於樗里疾。疾對曰:“爽言是也。”秦王曰:“然則遣之乎?”疾對曰:“孟嘗君居秦月余,其賓客千人,盡已得秦巨細之事,若遣之歸齊,終為秦害,不如殺之。”秦王惑其言,命幽孟嘗君於館舍。
涇陽君在齊時,孟嘗君待之甚厚,日具飲食。臨行,復饋以寶器數事,涇陽君甚德之。至是,聞秦王之謀,私見孟嘗君言其事。孟嘗君懼而問計。涇陽君曰:“王計尚未決也。
宮中有燕姬者,最得王心,所言必從。君攜有重器,吾為君獻於燕姬,求其一言,放君還國,則禍可免矣。”
孟嘗君以白璧二雙,托涇陽君進於燕姬求解①。燕姬曰:“妾甚愛白狐裘,聞山東大國有之,若有此裘,妾不惜一言,不願得璧也。”涇陽君回報孟嘗君。孟嘗君曰:“只有一裘,已獻秦王,何可復得?”遍問賓客:“有能復得白狐裘者否?”眾皆束手莫對。最下坐有一客,自言:“臣能得之。”孟嘗君曰:“子有何計得裘?”客曰:“臣能為狗盜。”孟嘗君笑而遣之。客是夜裝束如狗,從竇中潛入秦宮庫藏,為狗吠聲。主藏吏以為守狗,不疑。客伺吏睡熟,取身邊所藏鑰匙,逗①開藏櫃,果得白狐裘,遂盜之以出,獻於孟嘗君。孟嘗君使涇陽君轉獻燕姬,燕姬大悅。值與王夜飲方難,遂進言曰:“妾聞齊有孟嘗君,天下之大賢也!孟嘗君方為齊相,不欲來秦,秦請而致之,不用則已矣,乃欲加誅?夫請人國之相,而無故誅之,又有戮賢之名,妾恐天下賢士,將裹足而避秦也!”秦王曰:“善。”明日御殿,即命具車馬,給驛券,放孟嘗君還齊。
孟嘗君曰:“吾僥倖燕姬之一言,得脫虎口,萬一秦王中悔,吾命休矣。”客有善為偽券②者,為孟嘗君易券中名姓,星馳而去。至函谷關,夜方半,關門下鑰已久。孟嘗君慮追者或至,急欲出關。關開閉,俱有常期,人定③即閉,雞鳴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