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傳》榖梁傳·桓公(元年~十八年)

桓公元年
元年春。王。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正月,公即位。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會者,外為主焉爾。鄭伯以璧假許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及者,內為志焉爾。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十月。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為年。
桓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閒也。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謚也。或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也,孔子故宋也。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以者,內為志焉爾,公為志乎成是亂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於內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納於太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為討之鼎也。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朝時,此其月何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為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己即是事而朝之。惡之,故謹而月之也。蔡侯、鄭伯會於鄧。
九月,入杞。我入之也。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桓無會,而其致何也?遠之也。
桓公三年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命衛侯也。
六月,公會杞侯於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公子翬如齊逆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訁雚。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門。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禮也。公會齊侯於訁雚。無譏乎?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會之可也。夫人姜氏至自齊。其不言翬之以來何也?公親受之於齊侯也。子貢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已重乎?”知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
桓公四年
四年春,正月,公狩於郎。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四時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