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什麼是儒家——儒家介紹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壠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但是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封建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

漢武帝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為政權的統治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尚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漢初,當時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謂黃老道行無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犟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的根本。鑒於秦朝苛政的覆滅,統治階層意識到仁政對於維持王朝穩定統治的必要性,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發展

自漢以來至今,儒家思想在絕大部分歷史時期是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漢朝以後,歷朝歷代四書五經被無數次修訂,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時發展為程朱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經明朝王陽明又發展為心學。後取得官方地位。現在所說的儒家思想,相當部分來自宋朝的文獻。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對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民國以後,儒家從思想到形式的系統體系在民間和官方的存在轉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在中國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致使人們對中國文化作出反思,對儒家思想也發生了各種爭論;其中學衡派的學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在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儘管政府當局曾經帶頭“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國人價值觀中的主流地位並不可能去除,並因此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其影響至今,但改革開放以後儒學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視,當今亦有所謂新儒學。

儒學的影響

對中國的影響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漢族及中國其他民族等民眾最基本的主流價值觀。“禮、義、廉、恥、仁、愛、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價值觀,它們一直是指導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行為的基本意識規則。中華民族禮貌友善、溫良忠厚和認真刻苦的氣質,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漸形成的。

但也有人認為,儒學忽略了人的個性。周思明教授說道:“這一點在宋明理學以後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就是儒學經過了董仲舒到了宋明變成了理學,理學後來到了明清,變成了禮教。總的趨勢是人文精神越來越淡薄,越來越削弱。人的自身價值越來越被忽視和壓制,那么在明代中後期,已經有許多學者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比如王陽明和王陽明的弟子王艮,像這樣一些學者,像李贄公開反對,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們比較犟調要重視人的自我價值。”

在近代,由於中國的落後,面臨亡國滅種的現實危機,使得大多數知識份子不得不反思中國落後的原因,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國的落後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儒家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