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先是,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復,鮮卑因此數冠南部,殺漸將王。單于憂恐,上言求復障塞,順帝從之。乃遣黎陽營兵出屯中山北界,增置緣邊諸郡兵,列屯塞下,教習戰射。

單于拔立四年薨,弟休利立。

去特若屍逐就單于休利,永建三年立。四年,龐參遷大鴻臚,以東平相宋漢代為度遼將軍。陽嘉二年,漢遷太僕,以烏桓校尉耿曄代為度遼將軍。永和元年,曄病徵,以護羌校尉馬續代為度遼將軍。

五年夏,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車紐等背叛,率三千餘騎寇西河,因復招誘右賢王,合七八千騎圍美稷,殺朔方、代郡長史。馬續與中郎將梁並、烏桓校尉王元,發緣邊兵及烏桓、鮮卑、羌胡,合二萬餘人,掩擊破之。吾斯等遂更屯聚,攻沒城邑。天子遣使責讓單于,開以恩義,令相招降。單于本不豫謀,乃脫帽避帳,詣並謝罪。並以病徵,五原太守陳龜代為中郎將。龜以單于不能制下,逼迫之,單于及其弟左賢王皆自殺。單于林利立十三年。龜又欲徙單于近親於內郡,而降者遂更狐疑。龜坐下獄免。大將軍梁商以羌胡新反,黨眾初合,難以兵服,宜用招降,乃上表曰:"匈奴寇畔,自知罪極。窮鳥困獸,皆知救死,況種類繁熾,不可單盡。今轉運日增,三軍疲苦,虛內給外,非中國之利。竊見度遼將軍馬續素有謀謨,且典邊日久,深曉兵要,每得續書,與臣策合。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如此,則醜類可服,國家無事矣。"帝從之,乃詔續招降畔虜。商又移書續等曰:"中國安寧,忘戰日久。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時,戎狄之所長,而中國之所短也。強弩乘城,堅營固守,以待其衰,中國之所長,而戎狄之所短也。宜務先所長,以觀其變,設購開賞,宣示反悔,勿貪小功,以亂大謀。"續及諸郡並各遵行。於是右賢王部抑鞮等萬三千口詣續降。

秋,句龍吾斯等立句龍王車紐為單于。東引烏桓,西收羌戎及諸胡等數萬人,攻破京兆虎牙營,殺上郡都尉及軍司馬,遂寇掠並、涼、幽、冀四州。乃徙西河治離石,上郡治夏陽,朔方治五原。冬,遣中郎將張耽將幽州烏桓諸郡營兵,擊畔虜車紐等,戰於馬邑,斬首三千級,獲生口及兵器、牛、羊甚眾。車紐等將諸豪帥骨都侯乞降,而吾斯猶率其部曲與烏桓寇抄。六年春,馬續率鮮卑五千騎到穀城擊之,斬首數百級。張耽性勇銳,而善撫士卒,軍中皆為用命。遂繩索相懸,上通天山,大破烏桓,悉斬其渠帥,還得漢民,獲其畜生財物。夏,馬續復免,以城門校尉吳武代為將軍。

漢安元年秋,吾斯與薁鞮台耆、且渠伯德等復掠並部。

呼蘭若屍逐就單于兜樓儲先在京師,漢安二年立之。天子臨軒,大鴻臚持節拜授璽綬,引上殿。賜青蓋駕駟、鼓車、安車、駙馬騎、玉具刀劍、什物,給彩布二千匹。賜單于閼氏以下金錦錯雜具,軿車馬二乘。遣行中郎將持節護送單于歸南庭。詔太常、大鴻臚與諸國侍子於廣陽城門外祖會,饗賜作樂,角牴百戲。順帝幸胡桃宮臨觀之。冬,中郎將馬寔募刺殺句龍吾斯,送首洛陽。建康元年,進擊餘黨,斬首千二百級。烏桓七十萬餘口皆詣寔降,車重、牛、羊,不可勝數。

單于兜樓儲立五年薨。

伊陵屍逐就單于居車兒,建和元年立。至永壽元年,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復畔,寇抄美稷、安定,屬國都尉張奐擊破降之。事已具《奐傳》。

延熹元年,南單于諸部並畔,遂與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以張奐為北中郎將討之,單于諸部悉降。奐以單于不能統理國事,乃拘之,上立左谷蠡王。桓帝詔曰:"《春秋》大居正,居車皃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還庭。"

單于居車皃立二十五年薨,子某立。

屠特若屍逐就單于某,熹平元年立。六年,單于與中郎將臧旻出雁門擊鮮卑檀石槐,大敗而還。是歲,單于薨,子呼徵立。

單于呼徵,光和元年立。二年,中郎將張脩與單于不相能,脩擅斬之,更立右賢王羌渠為單于。脩以不先請而擅誅殺,檻車征詣廷尉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