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


不多時,秀姑拿到,所言與知縣相同。況爺躊躇了半晌,走下公座,指著支助,問秀姑道:“你可認得這個人?”秀姑仔細看了一看,說道:“小婦人不識他姓名,曾認得他嘴臉。”況爺道:“是了,他和得貴相熟,必然曾同得貴到你家去。你可實說;若半句含糊,便上拶。”秀姑道:“平日間實不曾見他上門,只是結末來,他突入中堂,調戲主母,被主母趕去。隨後得貴方來,主母正在房中啼哭。得貴進房,不多時兩個就都死了。”況爺喝罵支助:“光棍!你不曾與得貴通情,如何敢突入中堂?這兩條人命,都因你起!”叫手下:“再與我夾起起來!”支助被夾昏了,不由自家做主,從前至尾,如何教導得貴哄誘主母;如何哄他血孩到手,詐他銀子;如何挾製得貴要他引入同奸;如何闖入內室,抱住求奸,被他如何哄脫了,備細說了一遍:“後來死的情由,其實不知。”況爺道:“這是真情了。”放了夾,叫書吏取了口詞明白。知縣在傍,自知才力不及,惶恐無地。況爺提筆,竟判審單:
審得支助,奸棍也。始窺寡婦之色,輒起邪心;既秉弱仆之愚,巧行誘語。開門裸臥,盡出其謀;固胎取孩,悉墮其術。求奸未能,轉而求利;求利未厭,仍欲求奸。在邵氏一念之差,盜鈴尚思掩耳;乃支助幾番之詐,探篋加以逾牆。以恨助之心恨貴,恩變為仇;於殺貴之後自殺,死有餘愧。主僕既死勿論,秀婢已杖何言。惟是惡魁,尚逃法網。包九無心而遇,醃孩有故而啼,天若使之,罪難容矣!宜坐致死之律,兼追所詐之贓。
況爺念了審單,連支助亦甘心服罪。況爺將此事申文上司,無不誇獎大才;萬民傳頌,以為包龍圖復出,不是過也。這一家小說,又題做《況太守斷死孩兒》。有詩為證:
俏邵娘見欲心亂,蠢得貴福過災生。
支赤棍奸謀似鬼,況青天折獄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