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二十八 志第九



初,終獻將升壇,禮直官分引第一等分獻官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執笏,各由其陛,唯不由午陛,詣神位酌尊所,執事者以爵授之,乃酌泛齊,訖,以爵授執事者,共詣神座前,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之,乃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俯伏,興,少退,再拜,訖,各引還本位。初,第一等分獻官將升,贊引引第二等、第三等、內濆內外眾星位分獻各詣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酌酒、奠拜,並同上儀。祝史、齋郎以次助奠,訖,各還本位。諸太祝各進徹籩、豆各一,少移故處,樂作。卒徹,樂止。初,終獻禮畢,降復位,太常卿乃當次前俯伏,跪奏:“請皇帝詣飲福位。”皇帝出次。殿中監進大圭。乃奏:“請執爵,三祭酒。”又奏:“請啐酒。”皇帝啐酒,訖,以爵授侍中,乃奏:“請受胙。”侍中再以爵酒進,乃奏:“請受爵飲福。”皇帝飲福,訖,奏:“請執大圭。”俯伏,興。又奏:“請再拜。”訖,乃導還版位,西向立,俟送神樂止。乃奏:“請詣望燎位。”至位,南向立,俟火半柴,乃跪奏:“具官臣某言禮畢。”皇帝還大次,出中濆門外,奏:“請釋大圭。”皇帝入大次。初,終獻禮畢,司徙、侍中、太祝各升自卯陛,太祝持胙俎進,減天、地、配位前胙肉加於俎,皆取前腳第二節,又以黍稷飯共置一籩,奉詣司徒侍中後,北向立。俟皇帝至飲福位,太常卿奏:“請皇帝搢大圭啐酒。”訖,司徒乃進胙俎,皇帝受胙,訖,奉禮郎贊曰:“賜胙。”贊者唱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送神,樂一成止。皇帝既入大次,更通天冠、絳紗袍,升輿,至齋宮,乘金輅。通事舍人引門下侍郎當輅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請車駕進發。”至侍臣上馬所,乃跪奏:“具官臣某請車駕少駐,敕侍臣上馬。”侍中稱:“制可。”乃退,傳制稱:“侍臣上馬。”侍臣上馬畢,乃跪奏,稱:“具官臣某請敕車右升。”千牛將軍升訖,跪奏稱:“具官臣某請車駕進發。”車駕動,前中後三部鼓吹凡十二隊齊作。應行禮陪從祀官先詣應天門奉迎,再拜。大樂令先詣應天門外,準備奏樂如儀。訖,擇日稱賀。

承安元年,將郊,禮官言:“禮神之玉當用真玉,燔玉當用次玉。昔大定十一年,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臣等疑其未盡。禮貴有恆,不能繼者不敢以獻。若燔真玉,常祀用之恐有時或闕,反失禮制。若從近代之典及本朝儀禮,真玉禮神,次玉燔瘞,於禮為當。近代郊,自第二等升天皇大帝、北極於第一等,前八位舊各有禮玉燔玉,而此二位尚無之。按《周禮典瑞》云:‘以圭璧祀日月星辰。’近代禮九宮貴神、大火星位,猶用《周禮》之說。其天皇大帝、北極二位,固宜用禮神之玉及燔玉也。”上命俱用真玉。省臣又奏:“前時郊,天、地、配位各用一犢,五方帝、日、月、神州、天皇大帝、北極十位皆大祀,亦當用犢,當時止以羊代。第二等以下從祀神位則分刲羊豕以獻。竊意天、地之祀,籩豆尚多者以備陰陽之物,鼎俎尚少者以人之烹薦無可以稱其德,則貴質而已。故天地日月星辰之位皆用一俎,前時第一等神位偏用二俎,似為不倫。今第一等神位亦當各用犢一,余位以羊豕分獻,及朝享太廟則用犢十二。”上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