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古者婚冠皆有醮,鄭氏醮文三首具存。

昇平八年,台符問"迎皇后大駕應作鼓吹不"。博士胡訥議:"臨軒《儀注》闕,無施安鼓吹處所,又無舉麾鳴鐘之條。"太常王彪之以為:"婚禮不樂。鼓吹亦樂之總名。《儀注》所以無者,依婚禮。今宜備設而不作。"時用此議。

永和二年納後,議賀不。王述云:"婚是嘉禮。《春秋傳》曰:'娶者大吉,非常吉。'又《傳》曰:'鄭子罕如晉,賀夫人。'鄰國猶相賀,況臣下邪!如此,便應賀,但不在三日內耳。今因廟見成禮而賀,亦是一節也。"王彪之議云:"婚禮不樂不賀,《禮》之明文。《傳》稱子罕如晉賀夫人,既無《經》文,又《傳》不雲禮也。《禮》,取婦三日不舉樂,明三日之後自當樂。至於不賀,無三日之斷,恐三日之後故無應賀之禮。"又云:"《禮記》所以言賀取妻者,是因就酒食而有慶語也。愚謂無直相賀之體,而有禮貺共慶會之義,今世所共行。"於時竟不賀。

穆帝納後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范汪問王彪之,答云:"禮無忌月,不敢以所不見,便謂無之。"博士曹耽、荀訥等並謂無忌月之文,不應有妨。王洽曰:"若有忌月,當復有忌歲。"

太元十二年,台符問"皇太子既拜廟,朝臣奉賀,應上禮與不?國子博士車胤云:"百辟卿士,鹹預盛禮,展敬拜伏,不須復上禮。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禮,自非酒牢貢羞,無以表其乃誠,故宜有上禮。猶如元正大慶,方伯莫不上禮,朝臣奉璧而已。"太學博士庾弘之議:"案鹹寧三年始平、濮陽諸王新拜,有司奏依故事,聽京城近臣諸王公主應朝賀者復上禮。今皇太子國之儲副,既已崇建,普天同慶。謂應上禮奉賀。"徐邈同。又引一有元良,慶在於此。封諸王及新宮上禮,既有前事,亦皆已瞻仰致敬,而又奉觴上壽,應亦無疑也。

江左以來,太子婚,納徵禮用玉璧一,獸皮二,未詳何所準況。或者獸取其威猛有班彩,玉以象德而有溫潤。尋珪璋亦玉之美者,豹皮采蔚以譬君子。王肅納徵辭云:"玄纁束帛,儷皮雁羊。"前漢聘後,黃金二百斤,馬十二匹,亦無用羊之旨。鄭氏《婚物贊》曰"羊者祥也",然則婚之有羊,自漢末始也。王者六禮,尚未用焉。是故太康中有司奏:"太子婚,納徵用玄纁束帛,加羊馬二駟。"

武帝泰始十年,將聘拜三夫人、九嬪。有司奏:"禮,皇后聘以谷珪,無妾媵禮贄之制。"詔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於是臨軒,使使持節兼太常拜三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嬪。

漢魏之禮雲,公主居第,尚公主者來第成婚。司空王朗以為不可,其後乃革。太元中,公主納徵以獸豹皮各一具禮,豈謂婚禮不辨王公之序,故取獸豹以尊崇其事乎!

《禮》有三王養老膠庠之文,饗射飲酒之制,周末淪廢。漢明帝永平二年三月,帝始率群臣躬養三老五更於辟雍,行大射之禮。郡國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祠先聖先師周公孔子,牲以太牢。孟冬亦如之。及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天子親帥群司行養老之禮。於是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其《儀注》不存,然漢禮猶在。

武帝泰始六年十二月,帝臨辟雍,行鄉飲酒之禮。詔曰:"禮儀之廢久矣,乃今復講肄舊典。"賜太常絹百匹,丞、博士及學生牛酒。鹹寧三年,惠帝元康九年,復行其禮。

魏正始中,齊王每講經遍,輒使太常釋奠先聖先師於辟雍,弗躬親。及惠帝明帝之為太子,及愍懷太子講經竟,並親釋奠於太學,太子進爵於先師,中庶子進爵於顏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親釋奠。孝武時,以太學在水南懸遠,有司議依昇平元年,於中堂權立行太學。於時無復國子生,有司奏:"應須復二學生百二十人。太學生取見人六十,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事訖罷。"奏可。釋奠禮畢,會百官六品以上。

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晉中朝公卿以下至於庶人,皆禊洛水之側。趙王倫篡位,三日會天泉池,誅張林。懷帝亦會天泉池,賦詩。陸機云:"天泉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本水流杯飲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詔罷三日弄具。海西於鐘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九月九日,馬射。或說雲"秋,金之節,講武習射,象立秋之禮也"。

《晉書》 唐·房玄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