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蘇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良嗣,天后朝宰相,國史有傳。弁少有文學,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奉天主簿。

朱泚之亂,德宗倉卒出幸,縣令杜正元上府計事;聞大駕至,官吏惶恐,皆欲奔竄山谷。弁諭之曰:"君上避狄,臣下當伏難死節。昔肅宗幸靈武,至新平、安定,二太守皆潛遁,帝命斬之以徇,諸君知其事乎!"眾心乃安。及車駕至,迎扈儲備無闕。德宗嘉之,就加試大理司直。賊平,拜監察御史,歷三院,累轉倉部郎中。仍判度支案。

裴延齡卒,德宗聞其才,特開延英,面賜金紫。授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仍命立於正郎之首。副知之號,自弁始也。承延齡之後,以寬簡代煩虐,人甚稱之。遷戶部侍郎,依前判度支,改太子詹事。弁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鄒儒立對仗彈之。弁於金吾待罪數刻,特釋放。舊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卿已下。貞元三年,御史中丞竇參敘定班,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舊班制立。台官詰之,仍紿云:"自己白宰相,請依舊。"故為儒立彈之。鏇坐給長武城軍糧朽敗,貶河州司戶參軍。當德宗時,朝臣受譴,少蒙再錄,至晚年尤甚。唯弁與韓皋得起為刺史,授滁州,轉杭州。

弁與兄冕、袞,皆以友弟、儒學稱。

冕,纘國朝政事,撰《會要》四十卷,行於時。弁聚書至二萬卷,皆手自刊校,至今言蘇氏書,次於集賢秘閣焉。貞元二十一年,卒於家。

袞自贊善大夫貶永州司戶參軍,敕:"蘇袞貶官,本緣弟連坐。矜其年暮,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任歸私第。"袞年且七十,兩目無見已逾年。以弁之故,竟未停官。及貶,上聞之哀憫,故許還家。尋卒。

初,冕既坐弁貶官,或有人言冕才學,上悔不早知。業已貶出,又復還袞,難於再追冕,乃止。

陸質,吳郡人,本名淳,避憲宗名改之。質有經學,尤深於《春秋》,少師事趙匡,匡師啖助。助、匡皆為異儒,頗傳其學,由是知名。陳少游鎮揚州,愛其才,闢為從事。後薦於朝,拜左拾遺。轉太常博士,累遷左司郎中,坐細故,改國子博士,歷信、台二州刺史。順宗即位,質素與韋執誼善,由是征為給事中、皇太子侍讀,仍改賜名質。

時執誼得幸,順帝寢疾,與王叔文等竊弄權柄。上在春宮,執誼懼,質已用事,故令質入侍,而潛伺上意,因用解。及質發言,上果怒曰:"陛下令先生與寡人講義,何得言他?"質惶懼而出。未幾病卒。質著《集注春秋》二十卷,《類禮》二十卷,《君臣圖翼》二十五卷,並行於代。貞元二十一年卒。

馮伉,本魏州元城人。父玠,後家於京兆。少有經學。大曆初,登《五經》秀才科,授秘書郎。建中四年,又登博學《三史》科。三遷尚書膳部員外郎,充睦王已下侍讀。澤潞節度使李抱真卒,為吊贈使,抱真男遺伉帛數百匹,不納。又專送至京,伉因表奏,固請不受。屬醴泉闕縣令,宰臣進人名,帝意不可,謂宰臣曰:"前使澤潞不受財帛者,此人必有清政,可以授之。"遂改醴泉令。縣中百姓多猾,為著《諭蒙》十四篇,大略指明忠孝仁義,勸學務農,每鄉給一卷,俾其傳習。在縣七年,韋渠牟薦為給事中,充皇太子及諸王侍讀。召見於別殿,賜金紫。著《三傳異同》三卷。順宗即位,拜尚書兵部侍郎。改國子祭酒,為同州刺史。入拜左散騎常侍,復領太學。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六,贈禮部尚書。

子藥,進士擢第,又登制科,仕至尚書郎。

韋表微,始舉進士登第,累佐藩府。元和十五年,拜監察御史。逾年,以本官充翰林學士。遷左補闕、庫部員外郎、知制誥。滿歲,擢遷中書舍人。俄拜戶部侍郎,職並如故。時自長慶、寶曆,國家比有變故,凡在翰林,遷擢例無滿歲,由是表微自監察,六七年間,秩正貳卿,命服金紫,承遇恩渥,盛於一時。卒,年六十。

表微少時,克苦自立。著《九經師授譜》一卷,《春秋三傳總例》二十卷。

子蟾,進士登第,鹹通末,為尚書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