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瑒常嘆《儀禮》廢絕,雖士大夫不能行之。其家子女婚冠及有吉凶之會,皆按據舊文,更為儀注,使長幼遵行焉。

崔隱甫,貝州武城人,散騎侍郎亻鹿之曾孫也。祖濟,太子洗馬。父元彥,太平令。隱甫,開元初再遷洛陽令,理有威名。九年,自華州刺史轉太原尹,人吏刊石頌其美政。十二年,入為河南尹。十四年,代程行諶為御史大夫。時中書令張說當朝用事,隱甫與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劾其犯狀,說遂罷知政事。

隱甫在職強正,無所迴避。自貞觀年李乾祐為御史大夫,別置台獄,有所鞫訊,便輒系之。由是自中丞、侍御史已下,各自禁人,牢扉常滿。隱甫引故事,奏以為不便,遂掘去之。又憲司故事,大夫已下至監察御史,競為官政,略無承稟。隱甫一切督責,事無大小,悉令諮決;稍有忤意者,便列上其罪,前後貶黜者殆半,群僚側目。是冬,敕隱甫校外官考。舊例皆委細參問,經春未定。隱甫召天下朝集使,一時集省中,一日校考便畢,時人伏其敏斷。帝嘗謂曰:"卿為御史大夫,海內鹹雲稱職,甚副朕之所委也。"

隱甫既與張說有隙,俄又遞為朋黨,帝聞而惡之,特免官,令歸侍母。歲余,復授御史大夫。遷刑部尚書,母憂去官。二十一年,起復太原尹,仍為河東採訪處置使。復為刑部尚書,兼河南尹。二十四年,車駕還京,以隱甫為東都留守,為政嚴肅,甚為人吏之所嘆服。尋卒。

李尚隱,其先趙郡人,世居潞州之銅鞮,近又徙家京兆之萬年。弱冠明經累舉,補下邽主簿。時姚珽為同州刺史,甚禮之。景龍中,為左台監察御史。時中書侍郎、知吏部選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鄭愔同時典選,傾附勢要,逆用三年員闕,士庶嗟怨。尋而相次知政事,尚隱與同列御史李懷讓於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獄推究,竟貶黜之。時又有睦州刺史馮昭泰,誣奏桐廬令李師等二百餘家,稱其妖逆,詔御史按覆之。諸御史憚昭泰剛愎,皆稱病不敢往。尚隱嘆曰:"豈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為申明哉!"遂越次請往,竟推雪李師等,奏免之。俄而崔湜、鄭愔等復用,尚隱自殿中侍御史出為伊闕令,懷讓為魏縣令。湜等既死,尚隱又自定州司馬擢拜吏部員外郎,懷讓自河陽令擢拜兵部員外郎。尚隱累遷御史中丞。時御史王旭頗用威權,為士庶所患。會為仇者所訟,尚隱按之,無所容貸,獲其奸贓鉅萬,旭遂得罪。尚隱尋轉兵部侍郎,再遷河南尹。

尚隱性率剛直,言無所隱,處事明斷。其御下,豁如也。又詳練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記之,所在稱為良吏。

十三年夏,妖賊劉定高夜犯通洛門,尚隱坐不能覺察所部,左遷桂州都督。臨行,帝使謂之曰:"知卿公忠,然國法須爾。"因賜雜彩百匹以慰之。俄又遷廣州都督,仍充五府經略使。及去任,有懷金以贈尚隱者,尚隱固辭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累轉京兆尹,歷蒲、華二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賜爵高邑伯,入為大理卿,代王鉷為御史大夫。

時司農卿陳思問多引小人為其屬吏,隱盜錢穀,積至累萬。尚隱又舉按之,思問遂流嶺南而死。尚隱三為憲官,輒去朝廷之所惡者,時議甚以此稱之。二十四年,拜戶部尚書、東都留守。二十八年,轉太子賓客。尋卒,年七十五,謚曰貞。

呂諲,蒲州河東人。志行修整,勤於學業。少孤貧,不能自振。里人程楚賓家富於財,諲娶其女,楚賓及子震皆重其才,厚與資給,遂游京師。天寶初,進士及第,調授寧陵尉,本道採訪使韋陟嘉其才,闢為支使。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奏充度支判官,累兼衛佐、太子通事舍人。諲性謹守,勤於吏職,雖同僚追賞,而塊然視事,不離案簿,翰益親之,累兼虞部員外郎、侍御史。

祿山之亂,哥舒翰敗,肅宗即位於靈武,諲馳赴行在。內官朱光輝、李遵驟薦有才,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進奏無不允從。幸鳳翔,遷武部侍郎,賜金紫之服。十月,克復兩京,詔厓與三司官詳定陷賊官陳希烈已下數百人罪戾輕重。諲用法太深,君子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