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



劉允濟,洛州鞏人,其先自沛國徙焉。南齊彭城郡丞愬六代孫也。少孤,事母甚謹。博學善屬文,與絳州王勃早齊名,特相友善。弱冠,本州舉進士,累除著作佐郎。允濟嘗採摭魯哀公後十二代至於戰國遺事,撰《魯後春秋》二十卷。表上之,遷左史,兼直弘文館。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濟奏上《明堂賦》以諷,則天甚嘉嘆之,手制褒美,拜著作郎。

天授中,為來俊臣所構,當坐死,以其母老,特許終其餘年,仍留系獄。久之,會赦免,貶授大庾尉。長安中,累遷著作佐郎,兼修國史。未幾,擢拜鳳閣舍人。中興初,坐與張易之款狎,左授青州長史,為吏清白,河南道巡察使路敬潛甚稱薦之。尋丁母憂,服闋而卒。

富嘉謨,雍州武功人也。舉進士。長安中,累轉晉陽尉,與新安吳少微友善,同官。先是,文士撰碑頌,皆以徐、庾為宗,氣調漸劣。嘉謨與少微屬詞,皆以經典為本,時人欽慕之,文體一變,稱為富吳體。嘉謨作《雙龍泉頌》、《千蠋谷頌》,少微撰《崇福寺鐘銘》,詞最高雅,作者推重。并州長史張仁亶待以殊禮,坐必同榻。嘉謨後為壽安尉,預修《三教珠英》。中興初,為左台監察御史,卒。有文集五卷。

少微亦舉進士,累至晉陽尉。中興初,調於吏部,侍郎韋嗣立稱薦,拜右台監察御史。臥病,聞嘉謨死,哭而賦詩,尋亦卒。有文集五卷。

嘉謨與少微在晉陽,魏郡谷倚為太原主簿,皆以文詞著名,時人謂之"北京三傑"。倚後流寓客死,文章遺失。

微子鞏,開元中,為中書舍人。

員半千,本名餘慶,晉州臨汾人。少與齊州人何彥先同師事學士王義方,義方嘉重之,嘗謂之曰:"五百年一賢,足下當之矣!"因改名半千。及義方卒,半千與彥先皆制服,喪畢而去。

上元初,應八科舉,授武陟尉。屬頻歲旱飢,勸縣令殷子良開倉以賑貧餒,子良不從。會子良赴州,半千便發倉粟以給飢人。懷州刺史郭齊宗大驚,因而按之。時黃門侍郎薛元超為河北道存撫使,謂齊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歸一尉,豈不愧也!"遽令釋之。尋又應岳牧舉。

高宗御武成殿,召諸州舉人,親問曰:"兵書所云天陣、地陣、人陣,各何謂也?"半千越次而進曰:"臣觀載籍,此事多矣。或謂:天陣,星宿孤虛;地陣,山川向背;人陣,偏伍彌縫。以臣愚見,謂不然矣。夫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得天之時,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得地之利,此地陣也;善用兵者,使三軍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陣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戰!"高宗甚嗟賞之。及對策,擢為上第。

垂拱中,累補左衛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辭,則天曰:"久聞卿名,謂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煩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閣供奉。嗣聖元年,半千為左衛長史,與鳳閣舍人王處知、天官侍郎石抱忠,並為弘文館直學士,仍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於顯福門待制。半千因撰《明堂新禮》三卷,上之。則天封中嶽,半千又撰《封禪四壇碑》十二首以進,則天稱善。前後賜絹千餘匹。

長安中,五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供奉。半千以控鶴之職,古無其事,又授斯任者率多輕薄,非朝廷進德之選,上疏請罷之。由是忤旨,左遷水部郎中,預修《三教珠英》。

中宗時,為濠州刺史。睿宗即位,征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開元二年卒。文集多遺失。半千同時學士丘悅。

丘悅者,河南陸渾人也。亦有學業。景龍中,為相王府掾,與文學韋利器、典簽裴耀卿俱為王府直學士。睿宗在藩甚重之,官至岐王傅。開元初卒。撰《三國典略》三十卷,行於時。

劉憲,宋州寧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時為侍御史。屬河南、河北旱儉,遣御史中丞崔謐等分道存問賑給,思立上疏諫曰:"今麥序方秋,蠶功未畢,三時之務,萬姓所先。敕使撫巡,人皆竦抃,忘其家業,冀此天恩,踴躍參迎,必難抑止,集眾既廣,妨廢亦多。加以途程往還,兼之晨夕停滯。既緣賑給,須立簿書,本欲安存,卻成煩擾。又無驛之處,其馬稍難。簡擇公私,須預追集。雨後農務,特切常情,暫廢須臾,即虧歲計。每為一馬,遂勞數家,從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委州縣賑給,待秋閒時出使褒貶。"疏奏,謐等遂不行。後遷考功員外郎,始奏請明經加帖、進士試雜文,自思立始也。尋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