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安邑、解縣兩池,舊置榷鹽使,仍各別置院官。元和三年七月,復以安邑、解縣兩池留後為榷鹽使。先是,兩池鹽務隸度支,其職視諸道巡院。貞元十六年,史牟以金部郎中主池務,恥同諸院,遂奏置使額。二十一年,鹽鐵、度支合為一使,以杜佑兼領。佑以度支既稱使,其所管不宜更有使名,遂與東渭橋使同奏,罷之。至是,裴均主池務,職轉繁劇,復有是請。大和三年四月,敕安邑、解縣兩池榷課,以實錢一百萬貫為定額。至大中二年正月,敕但取匹段精好,不必計舊額錢數。及大中年,度支奏納榷利一百二十一萬五千餘貫。

女鹽池在解縣,朝邑小池在同州,鹵池在京兆府奉先縣,並禁斷不榷。烏池在鹽州,舊置榷稅使。長慶元年三月,敕烏池每年糶鹽收博榷米,以一十五萬石為定額。溫池,大中四年三月因收復河隴,敕令度支收管。溫池鹽仍差靈州分巡院官勾當。至六年三月,敕令割屬威州,置榷稅使。緣新制置,未立榷課定額。胡落池在豐州界,河東供軍使收管。每年採鹽約一萬四千餘石,供振武、天德兩軍及營田水運官健。自大中四年党項叛擾,饋運不通,供軍使請權市河東白池鹽供食。其白池屬河節度使,不系度支。初,玄宗已前,亦有鹽池使。景雲四年三月,蒲州刺史充關內鹽池使。先天二年九月,強循除豳州刺史,充鹽池使,此即鹽州池也。開元十五年五月,兵部尚書蕭嵩除關內鹽池使。此是朔方節度常帶鹽池使也。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