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二卷驚風密雨)》第十四章 怒陳辭赴水明心志 感相助贈簪寄深情


沒等皇甫保柱回答,伍次友又接著說:“皇甫將軍,適才聽你言談好象是讀過書的。我倒想問你一句,你懂得什麼是國士?””
皇甫保柱來不及回答,只見伍次友端起酒來,一飲而盡,然後“啪”地一聲,將酒杯摔在艙板上。就在眾人一愣神兒之際,他已奮身躍人了滔滔河水之中。
皇甫保柱撲上船頭時,只見夜幕漫漫,波光粼粼,除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之外,什麼都看不見了。
北京城裡有一條爛面胡同,胡同里設有好幾個省的同鄉會館。流落京師的外省人,遇到難處,總要來這裡尋求同鄉的關照,找一條落腳謀生之路。所以儘管這裡房屋低矮,路面不平,卻每天都擠滿了口音混雜,貧富不一的各色人等。而那些叫賣風味小吃,拍賣估衣舊貨,跑江湖打拳賣藝,看手相拆字算卦的各類攤子,也應運而生,熙熙攘攘地擠在這條胡同里,街口上有座茶館,雖然也是草棚瓦舍,但在這雜亂的地攤中,卻也算得是鶴立雞群的大鋪面了。
這天的中午,一個年輕書生,胳肢窩裡夾著一卷詩稿,來到了這裡。這個人身材瘦削,面色青黃,神情沮喪,步履艱難。一看,就是個倒了霉的落第舉人。他,就是荊門書生周培公。燈節那天,他在街上遇到奶哥龔榮遇,吃了一頓飽飯,又接了奶哥送給的一大錠銀子。後來,奶哥突然跟著王輔臣回陝西去了,臨走倆人連面都沒能見上。周培公雖然生性豁達,並不在意,可是,那一錠銀子,在米珠薪桂的北京城裡,又能化上幾天呢?他一心指望著,會試下來能弄個一官半職,報答奶母的養育之恩。好不容易等到開考了。周培公施展平生所學,把文章做得花團錦簇一般。自己翻來復去地看了又看,十分滿意,料想斷無不中之理。卻不料,無意之中,他卻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那時候的考場,有一條規矩。舉子們在答卷中遇到應該避諱的字,必須少寫一划而不能寫全,比如說,康熙皇帝名叫玄燁。他的這個名字,人們就不能隨便寫。寫玄字時,上面那一點不能點,如果不小心把這個字寫全了,閱卷官發現,馬上就把卷封了起來,文章再好,全都沒用,作廢了!培公的文章中恰巧有這個“玄”字,而他一時粗心又寫完整了。就因為多點了這么一個“點”,功名,前程,一切一切都成了泡影。
周培公一向自視甚高,卻想不到竟因這個疏漏,鬧了個名落孫山、受人恥笑的下場,連氣帶悔,差點病倒了。他不願意再住法華寺。看那和尚、舉子們的白眼,便夾了自己的詩稿,來這兒的湘鄂會館,看能不能找到個熟識的同鄉,結伴同回故里。
可是,他實在太餓了。在擠進胡同口時,禁不住那雪白的、噴著香味的豆腐腦的誘惑,不由自主地向攤上多看了幾眼。忽然,一個小姑娘清脆的聲音傳了過來:
“哎呀,恩公,你怎么到這兒來了?”
周培公抬頭一看,原來是燈節那天在正陽門外被劉一貴欺負的小姑娘:“咳!原來是你啊,怎么,你是在這裡做生意的?”
“不,這豆腐腦擔子是我爹爹的。他老人家病了,看病吃藥還要花錢。買賣雖小,也不敢停啊!恩公,你一定還沒有用過早點,來,喝一碗吧。”姑娘一邊說著,一邊動作,手腳麻利地盛了一碗熱豆腐腦,雙手捧著送了過來。
自從落第以來,周培公每天看到的是冷眼,聽到的是嘲諷,如今一個貧苦的小姑娘,卻給了他這么真誠的尊重和體貼。他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淚水打濕了眼眶:“不,不,不,姑娘,我如今混到這般境地,怎能……哎!慚愧呀!”
“哎!這有什麼,人又不是神仙,想乾什麼就一定辦成。看恩公的神氣,今科您失手了,下科再來么,薛平貴住過寒窯,呂蒙正還要過飯呢,有什麼可慚愧的,快趁熱吃吧,我給你再買兩個燒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