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二十七章 嚴軍紀施琅責賴塔 念勳勞康熙慰虎臣


康熙要在西部用兵,正在選擇前敵大將,熊賜履幾次推薦飛揚古能勝此任,他都沒有下決斷,聽熊賜履這話,一笑說道:“喔?看來你決心要推薦飛揚古了。朕看似乎還是周培公好些,他在甘陝平工輔臣,很有章法嘛!”
明珠卻不願周培公再度出兵立功,忙接下了話頭:“聖上,陝西平叛,主將還是圖海,帶的兵是在京王公家奴,沒有圖海坐鎮,他周培公一個漢族大臣,能濟什麼事?再說,古北口的兵都是上三旗正牌子,老圖海患風疾不能上陣,周培公一個人是不行的。”
索額圖接連寫了幾封信給周培公,沒有得到回信,心裡也不自在,便道:“熊賜履和明珠說的是,周培公文弱書生,單人統領滿漢八旗勁旅確是力不從心,何況他也有病……”
康熙邊聽邊搖頭,幾個人話中含意他雖不知端底,但說周培公不能帶兵,他無論如何不相信。當初周培公還是白衣秀士時,康熙便在爛面胡同當場以軍事面試,那真是談鋒一起,四座皆驚。南苑行軍法,平涼大捷,周培公的功勞遠在圖海之上,調任奉天提督,原就為西邊戰事再用,此時豈可輕易變更?想著,不禁微微一笑,正要說話,李德全挑簾進來說道:
“萬歲爺,四省海關總督魏東亭來京,遞牌子請見呢!”
“什麼,虎臣來了嗎?在哪裡?叫他進來!”康熙一躍而起,大聲吩咐,“一定是剛到京城就來請見的。肯定沒顧上吃飯,傳旨,叫御膳房弄幾個菜,樣數不必多,要現炒,實惠一點!”說話間魏東亭已是進來,跟在身後還有個人抱著文書,卻是內務府堂官何桂柱。
魏東亭出京已三四年,雖然與康熙有君臣之分,畢竟自幼同行同坐,君臣交情甚深,他剛進來便聽康熙吩咐叫人給自己弄飯,不知怎的,鼻子一酸,落下淚來。一邊恭肅叩頭,一邊說道:“奴才魏東亭恭見主子爺!您瞧我這是怎么了,只是淌眼淚兒——鬍子一大把的人了,真不成體統!”
這是真情實感呀!康熙由不得心裡一熱,一腔高興化作了感慨,盯著魏東亭,看了好大一會兒才道:“是啊,你如今也是獨擋一面的大臣了。家裡老小如何,朕的孫阿姆呢?吃得動東西嗎?”
魏東亭忙拭淚笑道:“托主子的福,奴才的母親身體康健,只是想念主子,天天都要念叨幾遍兒。這次奴才進京,母親將秋天專為主子泡的醉棗帶了十壇,她說這是主子最喜愛的。賤內史鑑梅,今年產下第二胎,臣已在摺子里奏明的……”
康熙笑道:“對對對,朕答應給這孩子起個名兒,就叫——魏俯罷——要不了多久,朕就要見到他們了。朕明年南巡,你叫鑒梅給朕兩壇好鵝掌預備著侍候。哈哈哈……”又問何桂柱,“你有什麼事?”
“回萬歲爺的話,奴才送摺子來了,裡頭有靳輔修復蕭家渡的折片。阜河已開了一半,下余的明年秋汛前可望竣工。這一件是禮部司官擬的去奉天從駕名單,要不要先讓熊賜履瞧過了再進主子御覽?再一件是李光地奏請主子北巡時由太子在京主持朝務的摺子,一併請皇上定奪。”
康熙點頭微笑:“好好,何桂柱這兩年讀書用功,有長進了,這幾句話說得比先前簡明了——”康熙說完拿起名單瞥了一眼丟給熊賜履,“我再斟酌一下吧。朕這次北巡奉天,又不是去遊山玩水的,李光地、查慎行這些文人墨客就不必從駕了,有高士奇盡夠了。東亭,你難得回來,陪朕一起去盛京走走吧?”
魏東亭忙叩頭道:“這真是意外之喜,奴才巴不得呢!正怕主子攆奴才回去,有好些個事得從容回主子呢!”
一時御膳房來稟說菜已備好。康熙笑道:“不要送來,在這兒他吃不好,小魏子你還是到侍衛房和你那幾個朋友一道兒,吃得香甜。朕後天啟行,你吃過飯就去給老佛爺先請個安,看看京里朋友故舊,再去瞧瞧蘇麻喇姑。後天天不亮就遞牌子進來——你跪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