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二十七章 嚴軍紀施琅責賴塔 念勳勞康熙慰虎臣


魏東亭連聲答應著下去。康熙方拿起靳輔的摺子,一邊看,一邊用指甲劃著名,口裡問道:“皇帝出巡,太子在京坐鎮,原沒有什麼說的,只怕他還太小些吧?”
索額圖忙笑道:“小主子雖說年幼,外頭大事都是皇上主持,他在北京不過學著看看摺子,見見大臣,內里又有熊老夫子、湯斌他們照顧,李光地不從駕,也能幫辦事務,皇上也不必過慮。”
明珠也笑道:“索相說的極是。奴才說句狂話,當年主子登極時才八歲,個子怕還不及小主子如今高呢!要緊公事自然還是要送皇上御覽。其餘不要緊的,外邊有臣子們計議,裡面老佛爺也能照應。大阿哥和三爺也侍候著太子,還不是嚴嚴實實?”
康熙沒有留心這兩個臣子話中細微差別,索額圖說的是太子監國;而明珠說的卻是大阿哥和三阿哥共同輔佐朝政。他沉默一下,笑道:“就這樣辦吧。不過太子既然攝政,也得有些體統。索額圖從前奏過,請給太子服飾增制。因那會兒他還小,朕沒有答應。現在既出來辦事,雖然與阿哥們是骨肉,卻有君臣之分。朕看太子朝冠,可以用玄狐,東珠加到十二顆,其餘皇子青狐朝冠,東珠十顆,以示分別——熊賜履,你是禮部上的人,你說呢?”
熊賜履早已在凝神靜聽了。他學貫古今,知道歷來太子監國,其餘諸皇子絕對不容干政,如今要太子和皇子都來辦理朝政,這就是大大不妥。但清朝自關外帶來的規矩就是如此,要動這個“祖宗家法”也是非同小可的。他當然聽出了索、明二人的弦外之音,但自覺哪一個也惹不起。思量了一下才緩緩說道:“其實服飾改不改並不十分緊要,要緊的是君臣名分,得有明詔訓諭。不過皇上既說了給太子加制,除了衣帽之外,還有禮儀,得叫禮部據前朝體製成例,規劃出來,就不致於出亂子了。”
康熙這才品味出來,幾個人意見並不一致。當下也來不及細想,只說了句:“好,就依熊賜履所奏,叫禮部擬了呈朕看。”說完,便命眾人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