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四



《說苑·反質》 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嘆息,意不平。子張進,舉手而問曰:"師聞賁者吉卦,而嘆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嘆之。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文質又何也?吾亦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

《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說苑·敬慎》 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嘆?"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夫學者以虛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堯履天子之位,猶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下,故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時而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損益之徵與?吾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豐明而動,故能大,苟大則虧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訊息。是以聖人不敢當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子夏曰:"善。請終身誦之。"

《論衡·卜筮》 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葦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抱朴子·內篇·袪惑》 有古強者云:"孔子嘗勸我讀《易》,云:'此良書也,丘竊好之。韋編三絕,鐵撾三折。今乃大悟。'"

《尚書序疏》引《尚書緯》 孔子求書,得黃帝元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

《尚書大傳》鄭注 心明曰聖。孔子說休徵曰:"聖者,通也。兼四而明,則所謂聖。聖者,包貌言視聽而載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思心不通,則是不能心明其事也。"

《尚書大傳》 孔子曰:"吾於《洛誥》,見周公之德光明於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至於海表,莫敢不來服,莫敢不來享,以勤文王之鮮光,以揚武王之大訓,而天下大洽。故曰聖之與聖也,猶規之相周,矩之相襲也。"

《尚書大傳》 子張曰:"堯舜之主,二人刑而天下治,何則?教誠而愛深也,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龍子曰:"未可謂能為書。"孔子曰:"不然也,五刑有此教。"

《尚書大傳·略說》 子夏讀《書》畢,見於夫子,夫子問焉:"子何為於《書》?"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若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商所受於夫子,志之於心,弗敢忘也。雖退而岩居河濟之間,深山之中,作壞室,編蓬戶,尚彈琴其中,以歌先王之風。則可以發憤慷慨,忘己貧賤,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而忽不知憂患與死也。"夫子造然變色曰:"嘻!子殆可與言《書》矣。雖然,見其表,未見其里也。"顏淵曰:"何為也?"子曰:"窺其門而不入其中,觀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志以入其則,前有高岸,後有大溪,填填正立而已。是故堯典可以觀美,禹貢可以觀事,咎繇可以觀治,鴻範可以觀度,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通斯七觀,《書》之大義舉矣。"

《韓詩外傳》二 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何大於《詩》矣?"子夏對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不敢忘。雖居蓬戶之中,彈琴以詠先王之風,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詩》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飢。'"夫子造然變容,曰:"嘻!吾子殆可以言《詩》已矣。然子以見其表,未見其里。"顏淵曰:"其表已見,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窺其門不入其中,安知其奧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後有深谷,泠泠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見其里,未謂精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