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二◎儒林



子壽,傳父業,明《三禮》。大同中,歷官尚書祠部郎,出為曲阿令。

卞華,字昭丘,濟陰冤句人也。晉驃騎將軍忠貞公壼六世孫。父倫之,給事中。華幼孤貧好學。年十四,召補國子生,通《周易》。既長,遍治《五經》,與平原明山賓、會稽賀蒨同業友善。起家齊豫章王國侍郎,累遷奉朝請、征西行參軍。天監初,遷臨川王參軍事,兼國子助教,轉安成王功曹參軍,兼《五經》博士,聚徒教授。華博涉有機辯,說經析理,為當時之冠。江左以來,鐘律絕學,至華乃通焉。遷尚書儀曹郎,出為吳令,卒。

崔靈恩,清河武城人也。少篤學,從師遍通《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先在北仕為太常博士,天監十三年歸國。高祖以其儒術,擢拜員外散騎侍郎,累遷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靈恩聚徒講授,聽者常數百人。性拙樸無風采,及解經析理,甚有精緻,京師舊儒鹹稱重之,助教孔僉尤好其學。靈恩先習《左傳》服解,不為江東所行;及改說杜義,每文句常申服以難杜,遂著《左氏條義》以明之。時有助教虞僧誕又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報靈恩,世並行焉。(僧誕,會稽餘姚人,以《左氏》教授,聽者亦數百人。其該通義例,當時莫及。)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於渾,論渾不合於蓋。靈恩立義,以渾、蓋為一焉。出為長沙內史,還除國子博士,講眾尤盛。出為明威將軍、桂州刺史,卒官。靈恩集注《毛詩》二十二卷,集注《周禮》四十卷,制《三禮義宗》四十七卷,《左氏經傳義》二十二卷,《左氏條例》十卷,《公羊穀梁文句義》十卷。

孔僉,會稽山陰人。少師事何胤,通《五經》,尤明《三禮》、《孝經》、《論語》,講說並數十遍,生徒亦數百人。歷官國子助教,三為《五經》博士,遷尚書祠部郎。出為海鹽、山陰二縣令。僉儒者,不長政術,在縣無績。太清亂,卒於家。子俶玄,頗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僉兄子元素,又善《三禮》,有盛名,早卒。

盧廣,范陽涿人,自雲晉司空從事中郎諶之後也。諶沒死冉閔之亂,晉中原舊族,諶有後焉。廣少明經,有儒術。天監中歸國。初拜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始安太守,坐事免。頃之,起為折衝將軍,配千兵北伐,還拜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遍講《五經》。時北來人,儒學者有崔靈恩、孫詳、蔣顯,並聚徒講說,而音辭鄙拙;惟廣言論清雅,不類北人。僕射徐勉,兼通經術,深相賞好。尋遷員外散騎常侍,博士如故。出為信武桂陽嗣王長史、尋陽太守。又為武陵王長史,太守如故,卒官。

沈峻,字士嵩,吳興武康人。家世農夫,至峻好學,與舅太史叔明師事宗人沈麟士門下積年。晝夜自課,時或睡寐,輒以杖自擊,其篤志如此。麟士卒後,乃出都,遍游講肆,遂博通《五經》,尤長《三禮》。初為王國中尉,稍遷侍郎,併兼國子助教。時吏部郎陸倕與僕射徐勉書薦峻曰:"《五經》博士庾季達須換,計公家必欲詳擇其人。凡聖賢可講之書,必以《周官》立義,則《周官》一書,實為群經源本。此學不傳,多歷年世,北人孫詳、蔣顯亦經聽習,而音革楚、夏,故學徒不至;惟助教沈峻,特精此書。比日時開講肆,群儒劉岩、沈宏、沈熊之徒,並執經下坐,北面受業,莫不嘆服,人無間言。第謂宜即用此人,命其專此一學,周而復始。使聖人正典,廢而更興;累世絕業,傳於學者。"勉從之,奏峻兼《五經》博士。於館講授,聽者常數百人。出為華容令,還除員外散騎侍郎,復兼《五經》博士。時中書舍人賀琛奉敕撰《梁官》,乃啟峻及孔子袪補西省學士,助撰錄。書成,入兼中書通事舍人。出為武康令,卒官。

子文阿,傳父業,尤明《左氏傳》。太清中,自國子助教為《五經》博士。傳峻業者,又有吳郡張及、會稽孔子云,官皆至《五經》博士、尚書祠部郎。

太史叔明,吳興烏程人,吳太史慈後也。少善《莊》、《老》,兼治《孝經》、《禮記》,其三玄尤精解,當世冠絕,每講說,聽者常五百餘人。歷官國子助教。邵陵王綸好其學,及出為江州,攜叔明之鎮。王遷郢州,又隨府,所至輒講授,江外人士皆傳其學焉。大同十三年,卒,時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