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


折,大意說:

陛下萬乘之尊,中外仰賴,臣庶歸依。今日陛下過於悲痛,大小臣工皆不能自
安。以臣等愚見,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撫育兆民,皇上一身關係重大。況今
天威所臨,大功屢捷;松山、錦州之克服,只是指顧間事。此正國家興隆,明國敗
壞之時也。皇上宜仰體天意,善保聖躬;無國情牽,珍重自愛。……

這是存檔的漢文譯本,文縐縐的,有些刪節。皇太極當時看的是滿文本,比這
囉嗦,也比這質樸得多,所以更容易打動他的心。他把奏摺看了幾遍,雖然覺得很
有道理,但他心中的痛苦仍然一時不能消除。於是他決定出去打獵,藉以排遣愁悶。
誰知出了瀋陽城後,無意間又經過宸妃墓前,登時觸動他的心弦,又哭了一陣,哭
聲直傳到陵園外邊。哭畢,奠了酒,才率領打獵的隊伍繼續前進。自從宸妃死後,
她的音容始終索繞在他的心頭,不能淡忘,直到一年後他死的時候,那“悼亡”的
悲痛依然伴隨著他。
劉子政帶著洪承疇給皇帝的一封奏疏和給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一封密書,離開了
松山營地後,一路上風餐露宿,十分辛苦。到了山海關後,他就因勞累和感冒病了
起來。雖然病勢不重,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又加上心情憂悶,所以纏磨幾天,
吃了幾劑湯藥,才完全退燒。他正要趕往北京,忽然聽到風傳,說洪總督率領的援
錦大軍在松山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這傳聞使他不勝震驚和憂慮,不能不停下來聽
候確訊。連著三四天,每天都有新的傳聞,儘是兵敗訊息。到了第五天,山海關守
將派出去的塘馬自寧遠回來,才證實了兵敗的訊息是真。除關於洪承疇的下落還傳
說紛紜外,對大軍潰敗的情況也大致清楚了。劉子政決定不去北京,只派人將洪承
疇給皇帝的奏疏和給陳新甲的書信送往京城,他自己也給一位在朝中做官的朋友寫
了一封信,痛陳總監軍張若麒狂躁喜功,一味促戰,致有此敗。
他想,既然援錦大軍已潰,他趕回北京去就沒有必要了。為著探清洪承疇的生
死下落,他繼續留在山海關。山海關的守將和總督行轅在山海關的留守處將吏,都
對他十分尊敬。他仍然住在澄海樓,受到優厚款待。山海關守將和留守處的將吏們
每日得到松錦戰事訊息都趕快告訴他,每一個訊息都刺痛他的心,增添他的憤慨和
傷心,也增添他對國事的憂慮和絕望。白天,他有時在澄海樓等候訊息,或倚著欄
桿,凝望著大海沉思,長嘯,嘆息。有時他到山海關的城樓上向北瞭望。有時出關,
立馬在歡喜嶺上,停留很久。有時他到城中古寺,同和尚了悟閒話,一談就是半天。
但每天晚上,他仍然在燈下注釋《孫子兵法》,希望能早一點將這一凝結著多年心
血的工作搞完。
又過了十天,許多情況更清楚了。他知道洪承疇並沒有死,也不肯突圍出來,
退守松山堡中待援,被清兵四面圍困。八位總兵有六位突圍而歸,只有曹變蛟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