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燕王稱帝之明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鞓,僣妄不道。炳文懼,自殺。

子璇,前軍都督僉事。尚懿文太子長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璇嘗勸直搗北平。炳文受代歸,不復用,璇憤甚。永東初,杜門稱疾,坐罪死。

璇弟瓛,後軍都督僉事。與江陰侯吳高、都指揮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不克,退保山海關。高被間,徙廣西。文守遼東,瓛數請攻永平以動北平,文不聽。後與弟尚寶司卿瑄,皆坐罪死。

郭英,鞏昌侯興弟也。年十八,與興同事太祖。親信,令值宿帳中,呼為“郭四”。從克滁、和、採石、太平,征陳友諒,戰鄱陽湖,皆與有功。從征武昌,陳氏驍將陳同僉持槊突入,太祖呼英殺之,衣以戰袍。攻岳州,敗其援兵,還克廬州、襄陽。授驍騎衛千戶。克淮安、濠州、安豐,進指揮僉事。從徐達定中原,又從常遇春攻太原,走擴廓,下興州、大同。至沙淨州渡河。取西安、鳳翔、鞏昌、慶陽,追敗駕宗哲於亂山,遷本衛指揮副使。進克定西,討察罕腦兒。克登寧州,斬首二千級,進河南都指揮使。時英女弟為寧妃,英將赴鎮,命妃餞英於第,賜白金二十罌,廄馬二十匹。在鎮綏輯流亡,申明約束,境內大治。九年移鎮北平。十三年召還,進前軍都督府僉事。

十四年,從潁川侯傅友德征雲南,與陳桓、胡海分道進攻赤水河路。久雨,河水暴漲。英斬木為筏,乘夜濟。比曉,抵賊營,賊大驚潰。擒烏撒並阿容等。攻克曲靖、陸涼、越州、關索嶺、椅子寨。降大理、金齒、廣南,平諸山寨。十六年復從友德平蒙化、鄧川,濟金沙,取北勝、麗江。前後斬首一萬三千餘級,生擒二千餘人,收精甲數萬,船千餘艘。十七年論平雲南功,封武定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八年,加靖海將軍,鎮守遼東。二十年從大將軍馮勝出金山,納哈出降,進征虜右副將軍。從藍玉至捕魚兒海。師還,賞賚甚厚,遣還鄉。明年召入京,命典禁兵。三十年副征西將軍耿炳文備邊陝西,平沔縣賊高福興。及還,御史裴承祖劾英私養家奴百五十餘人,又擅殺男女五人。帝弗問,僉都御史張春等執奏不已,乃命諸戚里大臣議其罪。議上,竟宥之。建文時,從耿炳文、李景隆伐燕,無功。靖難後,罷歸第。永樂元年卒,年六十七。贈營國公,謚威襄。

英孝友,通書史,行師有紀律,以忠謹見親於太祖。又以寧妃故,恩寵尤渥,諸功臣莫敢望焉。

子十二人。鎮,尚永嘉公主。銘,遼府典寶。鏞,中軍右都督。女九人,二為遼郢王妃。女孫為仁宗貴妃,銘出也,以故銘子玹得嗣侯。宣德中,玹署宗人府事,奪河間民田廬,又奪天津屯田千畝,罪其奴而宥玹。英宗初,永嘉公主乞以其子珍嗣侯。珍,英嫡孫也,授錦衣衛指揮僉事。玹卒,子聰與珍爭嗣,遂並停襲,亦授聰如珍官。天順元年,珍子昌以詔恩得襲,聰爭之不得。昌卒,子良當嗣,聰又言良非昌子,復停嗣,授指揮僉事。以屢乞嗣,下獄,尋釋復官。既而郭宗人共乞擇英孫一人嗣英爵。廷臣皆言良本英嫡孫,宜嗣侯。詔可。正德初卒。子勛嗣。

勛桀黠有智數,頗涉書史。正德中,鎮兩廣,入掌三千營。世宗初,掌團營。大禮議起,勛知上意,首右張璁,世宗大愛幸之。勛怙寵,頗驕恣。大學士楊一清惡之,因其賕請事覺,罷營務,奪保傅官階。一清罷,仍總五軍營,董四郊興造。明年督團營。十八年兼領後府。從幸承天,請以五世祖英侑享太廟。廷臣持不可,侍郎唐胄爭尤力。帝不聽,英竟得侑享。其明年,獻皇稱宗,入太廟,進勛翊國公,加太師。

先是,妖人李福達自言能化藥物為金銀。勛與相暱。福達敗,力持其獄,廷臣多得罪者。至是復進方士段朝用,雲以其所化金銀為飲食器,可不死。帝益以為忠。給事中戚賢劾勛擅作威福,網利虐民諸事。李鳳來等復以為言。下有司勘,勛京師店舍多至千餘區。副都御史胡守中又劾勛以族叔郭憲理刑東廠,肆虐無辜。帝置勿治。會帝用言官言,給勛敕,與兵部尚書王廷相、遂安伯陳譓同清軍役。敕具,勛不領。言官劾其作威植黨。勛疏辯,有“何必更勞賜敕”語。帝乃大怒,責其“強悖無人臣禮”。於是給事中高時盡發勛奸利事,且言交通張延齡。帝益怒,下勛錦衣獄。二十年九月也。尋諭鎮撫司勿加刑訊。奏上,當勛死罪。帝令法司覆勘。而給事中劉大直復勘勛亂政十二罪,請並治。法司乃盡實諸疏中罪狀,當勛罪絞。帝令詳議。法司更當勛不軌罪斬,沒入妻孥田宅。奏上,留中不下。帝意欲寬勛,屢示意指。而廷臣惡勛甚,謬為不喻者,更坐勛重辟。明年考察言官,特旨貶高時二級,以風廷臣,廷臣終莫為勛請。其冬,勛死獄中。帝憐之,責法司淹系。褫刑部尚書吳山職,侍郎都御史以下鐫降有差,而免勛籍沒,僅奪誥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