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何真,字邦佐,東莞人。少英偉,好書劍。元至正初,為河源縣務副使,轉淡水場管勾,棄官歸。元末盜起,真聚眾保鄉里。十四年,縣人王成、陳仲玉作亂,真赴告元帥府。帥受賂,反捕真。逃居坭岡,舉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剛與叛將黃常據惠。真擊走常,殺仲剛。以功授惠陽路同知、廣東都元帥,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廣州。真以兵破走之,復其城。擢廣東分省參政,尋擢右丞。贛州熊天瑞引舟師數萬,欲圖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檣,擊走之。廣人賴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誅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復圍成,募擒成者,予鈔十千。成奴縛成以出。真予之鈔,命具湯鑊,趨烹奴,號於眾曰:“奴叛主者視此!”緣海叛者皆降。時中原大亂,嶺表隔絕,有勸真效尉佗故事者,不聽。屢遣使由海道貢方物於朝。累進資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帥舟師取廣東。永忠至福州,以書諭真,遂航海趨潮州。師既至,真遣都事劉克佐詣軍門上印章,籍所部郡縣戶口兵糧,奉表以降。永忠聞於朝,賜詔褒真曰:“朕惟古之豪傑,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竇融、李勣之屬,擁兵據險,角立群雄間,非真主不屈。此漢、唐名臣,於今未見。爾真連數郡之眾,乃不煩一兵,保境來歸,雖竇、李奚讓焉。”永忠抵東莞,真帥官屬迎勞,遂奉詔入朝。擢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且諭之曰:“天下分爭,所謂豪傑有三: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知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輸誠納土,不逆顏行,可謂識時務者。”真頓首謝。在官頗著聲望,尤喜儒術,讀書綴文。已,轉山東參政。四年命還廣東,收集舊卒。事竣,仍蒞山東。九年致仕。

大軍征雲南,命真偕其子兵馬指揮貴往。規畫軍餉,置郵驛。遷山西右布政使。再與貴勾軍廣東,擢貴鎮南衛指揮僉事。尋命真為浙江布政使,改湖廣。二十年復致仕,封東莞伯,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子榮嗣。與弟貴及尚寶司丞宏皆坐藍黨死。真弟迪疑禍及己,遂作亂。擊殺南海官軍三百餘人,遁入海島。廣東都司發兵討擒之,伏誅。

贊曰:陳友諒之克太平也,其鋒甚銳,微茂才則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吳良守江陰,耿炳文守長興,而吳人不得肆其志。締造之基,其力為多。至若華雲龍、張赫、吳復、胡海之屬,或威著邊疆,或功存海運,搴旗陷陣,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讓焉。而又皆能保守祿位,以恩禮令終,斯其尤足嘉美者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