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馬從聘(耿蔭樓) 張伯鯨 宋玫(族叔應亨 陳顯際 趙士驥等) 范淑泰 高名衡(王漢) 徐汧(楊廷樞) 鹿善繼(薛一鶚)

馬從聘,字起莘,靈壽人。萬曆十七年進士。授青州推官,擢御史。勛衛李宗城冊封平秀吉逃歸,從聘言其父言恭不當復督戎政,不從。出理兩淮鹽課,言近日泰山崩離,坼者里余,由開礦斷地脈所致,當速罷,不報。奸人田應璧請掣賣沒官余鹽助大工,帝遣中官魯保督之。從聘極陳欺罔狀,不從。還朝,改按浙江,又按蘇、松,請免增蘇、松、常鎮稅課,亦不報。以久次擢太僕少卿,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失事奪俸。既而有搗巢功,未敘,引疾歸。加兵部右侍郎。家居凡二十餘年,終熹宗世不出。

崇禎十一年冬,大清破靈壽。從聘年八十有二矣,謂其三子曰:“吾得死所矣。”又曰:“吾大臣,義不可生,汝曹生無害也。”三子不從。從聘縊,三子皆縊。贈兵部尚書,謚介敏,官其一子。

耿蔭樓,從聘同邑人也,字鏇極。天啟中,任臨淄知縣。久旱,囚服暴烈日中,哭於壇,雨立澍。攝壽光,禱雨如臨淄。崇禎中,入為兵部主事,調吏部,歷員外郎,乞假歸。城破,偕子參並死之。贈光祿少卿。

張伯鯨,字繩海,江都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歷知會稽、歸安、鄞三縣。天啟中,大計,調補盧氏。

崇禎二年,稍遷戶部主事,出督延、寧二鎮軍儲。自黃甫川西抵寧夏千二百里,不產五穀,芻粟資內地。賀蘭山沿黃河漢、唐二渠,東抵花馬池,素沃野,亦荒蕪甚。伯鯨疏陳其狀,為通商惠工,轉菽麥。又仿邊商中鹽意,立官市法以招之,軍民稱便。大盜起延綏,擢伯鯨兵備僉事,轄榆林中路。擊破賀思賢,斬一座城、金翅鵬,敗套寇於長樂堡。巡撫陳奇瑜上其功,詔進三階,為右參政,仍視兵備事。

七年春,奇瑜遷總督,遂擢伯鯨右僉都御史代之。督總兵王承恩等分道擊破插漢部長及套寇於雙山、魚河二堡,斬首三百。明年,以拾遺論罷。尋論延綏功,詔起用,蔭子錦衣千戶。

十年秋,楊嗣昌議大舉討賊,遣戶部一侍郎駐池州,專理兵食。帝命傅淑訓。明年,淑訓憂去,即家起伯鯨代之,如淑訓官。又明年,熊文燦撫事敗,嗣昌自出督師,移伯鯨襄陽。文燦之被逮也,言剿餉不至者六十餘萬,伯鯨坐貶秩。

十五年,召為兵部左侍郎。明年,尚書馮元飆在告,伯鯨攝部事。召對萬歲山,疾作,中官扶出,遂乞休。又明年,京城陷,微服遁還。福王立於南京,伯鯨家居不出。久之,揚州被圍,與當事分城守。城破,自經死。

宋玫,字文玉,萊陽人。父繼登,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歷官陝西右參議。天啟五年大計謫官。玫即以是年偕族叔應亨同舉進士,玫授虞城知縣,應亨得清豐。

崇禎元年,玫兄琮亦舉進士,知祥符,而玫以才調繁杞縣,三人壤地相接,並有治聲。應亨遷禮部主事,玫亦擢吏科給事中。嘗疏論用人,謂:“陛下求治之心愈急,則浮薄喜事之人皆飾詭而釣奇;陛下破格之意愈殷,則巧言孔壬之徒皆乘機而斗捷。”眾韙其言。時應亨已改吏部,累遷稽勛郎中,落職歸。玫方除母喪,起故官,歷刑科都給事中。請熱審概行於天下。又言獄囚稽滯瘐死,與刑死幾相半,宜有矜釋。帝採納之。遷太常少卿,歷大理卿、工部右侍郎。玫父繼登已久廢,至是為浙江右參政。大學士周延儒客盛順者,為浙江巡撫熊奮渭營內召,果擢南京戶部侍郎,繼登父子信之。

十五年夏,廷推閣臣,順為玫營推甚力。會詔令再推,玫與焉。帝已中流言,疑諸臣有私。比入對,玫冀得帝意,侃侃敷奏。帝發怒,叱退之,與吏部尚書李日宣等並下獄。日宣等遣戍,玫除名,順乃驚竄。

閏十一月,臨清破,應亨與知縣陳顯際謀城守。應亨以城北庳薄,出千金建瓮城,浹旬而畢。玫及邑人趙士驥亦出貲治守具。無何,大清兵薄城,城上火炮矢石並發,圍乃解。明年二月復至,城遂破,玫、應亨、顯際、士驥並死之。顯際,真定人,士驥官中書舍人,並起家進士。玫、應亨有文名。

沈迅,亦萊陽人也。崇禎四年舉進士,歷知新城、蠡二縣,與膠州張若騏同年友善。十一年行取入都。帝以吏部考選行私,親策諸臣,迅、若騏並得刑部主事。兩人大恚恨,結楊嗣昌,得改兵部。其年冬,畿輔被兵,迅請於廣平、河間、定州、蠡縣各設兵備一人。又請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編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數十萬。他條奏甚多。章下兵部,嗣昌盛稱迅言可用,乃命為兵科給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