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華容(府西北。東有東山,又有石門山。大江在北。又有華容河,自大江分流,南達洞庭湖。南有澧水,東流入洞庭湖。西南有赤沙湖,與洞庭湖接。南有明山古樓巡檢司。又東北有黃家穴巡檢司,後移於塔市。北有北河渡巡檢司,後廢。)

平江(府東南。元平江州,洪武三年降為縣。北有永寧山。東北有幕阜山。東有汨水,西南流,昌水北流入焉。東北有長壽巡檢司。)

澧州(元澧州路,屬湖廣行省。)太祖甲辰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澧陽縣省入,屬常德府。三十年三月來屬。(元元貞末徙治新城。洪武五年復舊治。東有關山。西南有大浮山,跨石門、武陵、桃源三縣界。南有澧水,一名蘭江,亦曰繡水。其東有澹水,北有涔水,俱流入焉。東有嘉山鎮巡檢司。)東距府二百七十里。領縣三:

安鄉(州東南。西有澧水,一名長河。北有涔水。)

石門(州西。南有澧水。西北有渫水,亦名添平河,自添平所南流入焉。)

慈利(州西少南。元慈利州,洪武二年降為縣。西南有天門山,有檳榔洞,與瑤分界。又西有崇山。又有歷山,澧水出焉,下流至華容縣入於洞庭湖。又西有漊水,源出四川巫山縣,東流合諸溪澗之水,至縣西匯於澧水,亦曰後江。西南有永定衛,洪武中置,二十三年八月徙於永順宣慰司之芋岸坪。西北有龍伏關,東南有後平關、黑崇關,謂之永定三關。所屬曰大庸守御千戶所,本大庸衛,在衛西,洪武九年四月置,三十一年改為所,曰茅岡長官司,在衛東北,正統中永定衛置。北有九溪衛,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有九淵、野牛、三江口、閘口四關。所屬曰守御添平千戶所,在衛北,洪武二年置。曰守御安福千戶所,在衛西北,洪武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御麻寮千戶所,在衛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撫司,本桑植、荒溪等處宣撫司,在衛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後廢,永樂四年十一月改置。)

荊州府(元中興路,屬荊湖北道。)太祖甲辰年九月改為荊州府,屬湖廣行省。吳元年十月置湖廣分省於此,尋罷。九年屬湖廣布政司,尋改屬河南。二十四年還屬。領州二,縣十一。東距布政司千二百一十里。

江陵(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湘王府,建文元年四月除。永樂元年,遼王府自遼東廣寧遷於此,隆慶二年十月除。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建惠王府。南濱江。東南有夏水,至沔陽州合於沔水,故沔水亦兼夏水之名。又有陽水,東北至景陵縣,入沔水。又東北有三海,沮、漳水匯流處。北有柞溪。又東有靈溪,亦曰零水,南入江,謂之零口。東北有龍彎市、東南有沙頭市、南有郝穴口、西南有虎渡口四巡檢司。)

公安(府東南。東北有舊城。今治崇禎元年所遷。北濱江,西北有油河流入焉,謂之油口,有油口巡檢司。東北有夏水。)

石首(府東南。元末治楚望山北,洪武中徙繡林山左,本宋時舊治也。北濱江,江中有石首山。又東有焦山,下有港,通洞庭湖。有調弦口巡檢司。)

監利(府東少南。南濱江。東南有魯洑江,亦曰夏水,自大江分流,下至沔陽州入沔。又西有湧水,南入江,謂之涌口。又東有瓦子灣、西有窯所、南有白螺磯、北有毛家口、又有分鹽所五巡檢司。)

松滋(府西南。西南有巴山。北濱大江。南有紅崖子巡檢司。又有西坪塞巡檢司,後廢。)

枝江(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松滋縣。十三年五月復置。北濱大江,江中有百里洲,江水經此而分,故曰枝江。北有沮水,南入江,謂之沮口。)

夷陵州(元峽州路,屬荊湖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為府。九月降為州,直隸湖廣行省。九年四月改州名夷陵,以州治夷陵縣省入,來屬。(大江在南。西北有關曰下牢關,夾江為險。又有西陵、明月、黃牛三峽,峽中有使君、虎頭、狼尾、鹿角等灘,皆江流至險處也。西北有赤谿,東合大江。南有南津口巡檢司。又東有金竹坪巡檢司,後廢。又西有西津關。東北有白虎關。)東距府三百四十里。領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