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求緯度 以小輪心定度及自行度,入本星緯度立成內兩取,(一縱一橫。)得數與後行相減。(若遇交黃道者,與後行相併。)又以小輪心定立成上小輪心定相減,(上橫行。)兩減餘相乘,以立成上小輪心度累加數除之。(如土星上橫行小輪心度每隔三度,火星每隔二度之類。)滿六十收之為分,用加減兩取數,(多於後行減,少加。若遇交黃道者,即後行數多亦減。)寄左。復以自行定度與立成上自行定度相減,(首直行。)又以兩取數,與下行相減,(若遇交黃道埏,與下行並。)兩減餘相乘,以立成上自行度累加數除之,(如土星直行,自行度每隔十度,火星每隔四度之類。)收之為分。與前寄左數相加減,(如兩取數多於下行者減,少加。若遇交黃者,所得分多於寄左數,置所得分內,減寄左數,餘為交過黃道南北分也。)即得黃道南北緯定分。

求緯度細行分 置其星前段緯度,與後段緯度相減,餘以相距日除之,為日差。置前段緯度,以日差順加退減,即逐日緯度分。(按緯度前段少於後段者,以日差順加退減。若前段多於後段者,宜以日差順減退加。非可一例也。)若前後段南北不同者,置其星前後段緯度並之,以相距日除之,為日差。置前段緯度,以日差累減之,至不及減者,於日差內減之,餘以日差累加之,即得逐日緯度。

推日食法(日食諸數,如午前合朔,用前一日數推,午後合朔,用次日數推。)

辨日食限視合朔太陰緯度,在黃道南四十五分已下,黃道北九十分已下,為人食。若合朔為盡,則全見食。若膈朔在日未出三時及日已入十五分,(一時四分之一。)皆有帶食。若合朔在夜刻者不算。

求食甚凡時即合朔。置午正太陰行過太陽度,(求法見後月食太陰逐時行過太陽分。)通秒,以二十四乘之為實,置太陰日行度,減太陽日行度,通秒為法,除之為時。時下零數以六下通之為分,分下零數以六十通之為秒,三十秒已上收為一分,六十分收為一時,共為食甚凡時。

求各朔太陽經度 以食甚凡時通分,以太陽日行度通秒乘之,以二十四除之為秒,滿六十約之為秒分,用加減午正太陽度,(午前合朔減之,午後加之。)得合朔時太陽經度。(即食甚日躔黃道度。)

求加減分 視合朔時太陽宮度,入晝夜加減立成內,取加減分,依比例法求之。

求子正至合朔時分秒 置食甚凡時,以加減分分加減之,(午前合朔減,午後加。)用加減十二時,(午前合朔用減十二時,午後用加十二時。)即子正至合朔時分秒。(按命時起子正,乃變其術以劍《大統》,非其本法也。)

求第一東西差經差。視合朔時,太陽宮在立成(經緯時加減立成)右七宮取上行時,(順行。)在左七宮取下行時,(逆行。)以子正至合朔時,取經差,依比例法求之。(止用時下小餘求之。下同。)第一東西差。

求第二東西差 視合朔時,太陽宮在立成內,(同上。)取次宮子正至合朔時經差,依比例法求之,為第二東西差。

求第一南北差(緯差。)以合朔時,太陽宮及子正,至合朔時入立成內,(同上。)取緯差,依比例法求之,為第一南北差。

求第二南北差 以合朔太陽宮,取次宮子正至合朔時緯差,依比例法求之,為第二南北差。

求第二時差 以膈朔太陽宮及子正至膈朔時,入立成取時差,依比例法求之。

第二時差 公合朔太陽宮,取次宮子正至合朔時時差差,依比例法求之。

求合朔時東西差 以第一東西差與第二東西差相減,餘通秒,以乘合朔時太陽度分,(亦通秒。)以三十度除之為纖,以六十收之為微、為秒、為分、經加減第一東西差,(視第一東西差數少於第二差者加已,多者減之,下同。)為合朔時東西差。

求合朔時南北差 以第一南北差與第南北差相減,餘通秒,以乘太陽度分,以三十除之為纖,依率收之為微、秒、分,以加減第一南北差,為各朔時南北差。

求合朔時差 以第一第二兩時差相減,乘太陽度分,以三十除之,依率帳之,用加減第一時差,為合朔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