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孝義上

○龔穎 劉瑜(董陽) 賈恩 郭世通( 子原平) 嚴世期 吳逵 潘綜(陳遺 秦綿) 張進之(俞僉 張楚 )丘傑 師覺授 王彭 蔣恭 徐耕嚴成 王道蓋 孫法宗 范叔孫(吳國夫) 卜天與(弟天生 )許昭先 余齊人 孫棘(妻許 徐元妻許 錢延慶) 何子平 崔懷順 王虛之(顧昌衍 江柔之 江軻) 吳慶之 蕭睿明(鮮于文宗 文宗姊文英) 蕭矯妻羊(羊輯之女佩任 吳康之妻趙 蔣俊之妻黃 吳翼之母丁 會稽陳氏三女 永興概中里王氏女 諸暨屠氏女 吳興乘公濟妻姚 吳郡范法恂妻褚) 公孫僧遠 吳欣之韓系伯聞人 丘冠先 孫淡 華寶(薛天生 劉懷胤) 解叔謙(宗元卿 庾震朱文濟 匡昕 魯康祚 謝昌宇 )韓靈敏 劉渢(弟溓柳叔夜)封延伯(陳玄子 邵榮興 文獻叔 徐生之 范安祖 李聖伯 范道根 譚弘寶 何弘陽黑頭 王續祖 郝道福) 吳達之(蔡曇智 何伯璵) 王文殊 樂頤之(弟預 沈升之) 江泌 庾道愍(族孫沙彌 沙彌子持)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夫仁義者,合君親之至理,實忠孝之所資。雖義發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聖哲遺言。至於風漓化薄,禮違道喪,忠不樹國,孝亦愆家,而一代之氓,權利相引,仕以勢招,榮非行立。乏翱翔之感,棄捨生之分。霜露未改,大痛已忘於心;名節不變,戎車遽為其首。斯並軌訓之理未弘,汲引之途多闕。若夫情發於天,行成乎己,捐軀捨命,濟主安親,雖乘理暗至,匪由勸賞,而宰世之人,曾微誘激。乃至事隱閭閻,無聞視聽,考於載籍,何代無之?故宜被之圖篆,用存旌勸。今搜綴湮落,以備闕文云爾。

龔穎,遂寧人也。少好學,益州刺史毛璩闢為勸學從事。璩為譙縱所殺,故佐吏並逃亡,穎號哭奔赴,殯送以禮。縱後設宴延穎,不獲已而至。樂奏,穎流涕起曰:"北面事人,亡不能死,何忍舉觴聞樂,蹈跡逆亂乎?"縱大將譙道福引出,將斬之,道福母即穎姑也,跣出救之得免。及縱僣號,備禮征又不至。乃脅以兵刃,執志終無回改,至於蜀平,遂不屈節。其後刺史至,輒加辟引。歷府參軍,州別駕從事史。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刺史陸徽表穎節義,遂不被朝命,終於家。

劉瑜,歷陽人也。七歲喪父,事母至孝。年五十二,又喪母,三年不進鹽酪,號泣晝夜不絕聲,勤身力以營葬事。服除,二十餘年,布衣蔬食,言輒流涕。常居墓側,未嘗暫違。宋文帝元嘉初卒。

又元嘉七年,南豫州舉所統西陽縣人董陽,三世同居,外無異門,內無異煙。詔榜門曰"篤行董氏之閭",蠲一門租布。

賈恩,會稽諸暨人也。少有志行。元嘉三年母亡,居喪過禮。未葬,為鄰火所逼,恩及妻桓氏號哭奔救,鄰近赴助,棺櫬得免,恩及桓俱燒死。有司奏改其里為孝義里,蠲租布三世。追贈恩天水郡顯親左尉。

郭世通,會稽永興人也。年十四喪父,居喪殆不勝哀。家貧,傭力以養繼母。婦生一男,夫妻恐廢侍養,乃垂泣瘞之。母亡,負土成墳。親戚或共賻助,微有所受,葬畢,傭賃還先直。服除後,思慕終身如喪者,未嘗釋衣幍。仁孝之風,行於鄉黨。鄰村大小,莫有呼其名者。嘗與人共于山陰市貨物,誤得一千錢,當時不覺,分背方悟,追還本主。錢主驚嘆,以半直與之,世通委之而去。元嘉四年,大使巡行天下,散騎常侍袁愉表其淳行,文帝嘉之,敕榜表門閭,蠲其租調,改所居獨楓里為孝行焉。太守孟顗察孝廉,不就。

子原平,字長恭,幼稟至行,養親必以己力,傭賃以給供養。性甚巧,每為人作,止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飧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於里糴買,然後舉爨。父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又未嘗睡臥。父亡,哭踴慟絕,數日方蘇。以為奉終之義,情禮自畢,塋壙凶功,不欲假人。本雖巧而不解作墓,乃訪邑中有營墓者,助人運力,經時展勤,久乃閒練。又自賣十夫以供眾費,窀穸之事,儉而當禮。性無術學,因心自然。葬畢,詣所買主執役無懈,與諸奴分務,讓逸取勞。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嘗暫替,傭賃養母有餘,聚以自贖。既學構冢,尤善其事,每至吉歲,求者盈門。原平所起,必自貧始,既取賤價,又以夫力助之。及父喪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為祠堂,每至節歲,常於此數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後,不復食肉。高陽許瑤之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之,不受。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及母終,毀瘠彌甚,僅乃免喪。墓前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每至農月,耕者恆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墳墓,乃貿家資,貴買此田,三農之月,輒束帶垂泣,躬自耕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