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又孫恩之亂,永嘉太守司馬逸之被害,妻子並死。兵寇之際,莫敢收藏,郡吏俞僉以家財冒難棺斂逸之等六喪送致都。葬畢,乃歸鄉里。元嘉中老病卒。

時又有益州梓潼人張楚,母疾,命在屬纊,楚祈禱苦至,燒指自誓,精誠感悟,疾時得愈,見榜門曰"孝行張氏之閭",易其里為孝行里。蠲租布三世,身加旌命。

丘傑,字偉跱,吳興烏程人也。十四遭母喪,以熟菜有味,不嘗於口。歲余,忽夢見母曰:"死止是分別耳,何事乃爾荼苦。汝啖生菜,遇蝦蟆毒,靈床前有三丸藥可取服之。"傑驚起,果得甌,甌中有藥,服之下科斗子數升。丘氏世保此甌。大明七年,災火焚失之。

師覺授,字覺授,南陽厓陽人也。與外兄宗少文並有素業,以琴書自娛。於路忽見一人持書一函,題曰"至孝師君苫前。"俄而不見。舍車奔歸,聞家哭聲,一叫而絕,良久乃蘇。後撰《孝子傳》八卷,宋臨川王義慶闢為州祭酒、主簿,並不就。乃表薦之,會卒。

王彭,盱台直瀆人也。少喪母,元嘉初,父又喪亡。家貧力弱,無以營葬。兄弟二人,晝則傭力,夜則號感,鄉里並哀之,乃各出夫力助作磚,磚須水而天旱,穿井數十丈,泉不出。墓處去淮五里,荷擔遠汲,困而不周。彭號天自訴,如此積日。一旦大霧,霧歇,塼灶前忽生泉水,鄉鄰助之者並嗟神異,縣邑近遠悉往觀之。葬竟,水便自竭。元嘉九年,太守劉伯龍依事表言,改其里為通靈里,蠲租布三世。

蔣恭,義興臨津人也。元嘉中,晉陵蔣崇平為劫見禽,雲與恭妻弟吳晞張為侶。晞張先行,不在本村,遇水,妻息避水,移寄恭家。時錄晞張不獲,禽收恭及兄協付獄科罪。恭、協並款舍住晞張家口,而不知劫情。恭列晞張妻息是婦之親,親今有罪,恭身甘分,求免兄協。協列是戶主,求免弟恭。兄弟二人爭求受罪,郡縣不能制,依事上詳。州議以為並不合罪。後除恭義成令,協義招令。

徐耕,晉陵延陵人也。元嘉二十一年,大旱人飢,耕詣縣陳辭,以米千斛助官振貸。縣為言上,當時議以耕比漢卜式。詔書褒美,酬以縣令。

大明八年,東土飢旱,東海嚴成、東莞王道蓋各以私谷五百餘斛助官振恤。

孫法宗,一名宗之,吳興人也。父隨孫恩入海澨被害,屍骸不收,母兄並餓死。法宗年小,流迸至十六方得還。單身勤苦,霜行草宿,營辦棺槨,造立冢墓,葬送母兄,儉而有禮。以父屍不測,入海尋求。聞世間論,是至親以血瀝骨當悉凝浸,乃操刀沿海見枯骸則刻肉灌血,如此十餘年,臂脛無完皮,血脈枯竭,終不能逢。遂衰絰終身,常居墓所,山禽野獸,皆悉馴附。每麇鹿觸網,必解放之,償以錢物。後忽苦頭創,夜有女人至曰:"我是天使來相謝,行創本不關善人,使者遠相及。取牛糞煮傅之即驗。"一傅便差,一境賴之。終身不娶,饋遺無所受。宋孝武初,揚州闢為文學從事,不就,卒。

范叔孫,吳郡錢唐人也。少而仁厚,周窮濟急。同里范法先父母兄弟七人同時疫死,唯余法先,病又危篤,喪屍經日不收。叔孫悉備棺器,親為殯埋。又同里施夫疾病,父死不殯;范苗父子並亡;范敬宗家口六人俱得病,二人喪沒,親鄰畏遠,莫敢營視;叔孫並為殯瘞,躬恤病者,並皆得全。鄉曲貴其義行,莫有呼其名者。宋孝武孝建初,除竟陵王國中軍,不就。

義興吳國夫,亦有義讓之美,人有竊其稻者,乃引還,為設酒食,以米送之。

卜天與,吳興餘杭人也。父名祖,宋武帝聞其有乾力,召補隊主。從征伐,封關中侯,歷二縣令。天與善射,弓力兼倍,容貌嚴毅,笑不解顏。文帝以其舊將,使教皇子射。元嘉二十九年,為廣威將軍,領左細仗。元兇入弒,事變倉卒,舊將羅訓、徐牢皆望風屈謝。天與不暇被甲,執刀持弓,疾呼左右出戰。徐牢曰:"殿下入,汝欲何為?"天與罵曰:"殿下常來去,云何即時方作此語,只汝是賊。"手射劭於東堂,幾中。逆徒擊之,臂斷,乃見殺。其隊將張弘之、朱道欽、陳滿與天與同出拒戰,並死。孝武即位,贈天與龍驤將軍、益州刺史,謚曰壯侯,車駕臨哭。弘之等各贈郡守。給天與家長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