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年三十,方起家為秘書郎,遷太子舍人,撰《東宮新記》奏之,敕賜束帛。累遷丹陽郡丞。湘東王繹為丹陽尹,深相賞好,如布衣之交。中大通三年,為臨川內史,在郡以和理稱,入吏悅之。還除散騎常侍。歷侍中,國子祭酒。

梁初,郊廟未革牲牷,樂辭皆沈約撰,至是承用。子云啟宜改之,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廟歌辭,應須典誥大語,不得雜用子史文章淺言。而沈約所撰,亦多舛謬。"子云作成,敕並施用。

子云善草隸,為時楷法,自雲善效鍾元常、王逸少,而微變字型。嘗答敕云:"臣昔不能拔賞,隨時所貴,規摹子敬,多歷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論草隸法,言不盡意,遂不能成,略指論飛白一事而已。十許年,始見《敕旨論書》一卷,商略筆狀,洞徹字型,始變子敬,全范元常。逮爾以來,自覺功進。"其書跡雅為武帝所重,帝嘗論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元常並驅爭先。"其見賞如此。出為東陽太守。百濟國使人至建鄴求書,逢子云為郡,維舟將發。使人於渚次候之,望船三十許步,行拜行前。子云遣問之,答曰:"侍中尺牘之美,遠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跡。"子云乃為停船三日,書三十紙與之,獲金貨數百萬。性吝,自外答餉不書好紙,好事者重加賂遺,以要酬答。

太清元年,復為侍中、國子祭酒。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人間。三年,宮城失守,奔晉陵,餒卒於顯雲寺僧房,年六十三。所著《晉書》一百一十卷,《東宮新記》二十卷。

子特,字世達,早知名,亦善草隸,時人比之衛恆、衛瓘。武帝嘗使特書,及奏,帝曰:"子敬之跡不及逸少,蕭特之書遂逼於父。"位太子舍人,海鹽令,坐事免。先子云卒,遺啟簡文求為墓志銘,帝為制銘焉。

子云弟子暉,字景光,少涉學,亦有文才。性恬靜,寡嗜欲。嘗預重雲殿聽制講《三慧經》,退為《講賦》奏之,甚見賞。卒於驃騎長史。

《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