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解》雜篇第三十二列禦寇

列禦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見列子黃帝篇。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李云:“方,道也。”曰:“吾驚焉。”曰:“ 惡乎驚?”曰:“吾嘗食於十□,司馬云:“□讀曰漿。十家並賣漿也。”案:黃帝篇作“ 漿”。而五□先饋。”釋文:“ 饋,遺也。謂十家中五家先見遺。”案張湛註:“人皆敬下之也。”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夫內誠不解,郭云:“外自矜飾。”案:語氣不了。張注引下有“內不釋然也”五字。形諜成光,郭云:“舉動便辟而成光儀也。”釋文:“諜,徒協反。郭云:‘便辟也。'說文云:‘閑也。'”以外鎮人心,張註:“外以矜嚴服物,內實不足。”使人輕乎貴老,釋文:“謂重禦寇過於老人。”而 □其所患。釋文:“□,子兮反,亂也。”蘇輿云:“下所謂任事效功,即所患也。言將以己所患者攪亂之也。莊子中其字多如此用。下雲‘盍胡嘗視其良',亦儒緩自謂。”宣云:“□有釀意。一說□ 與齎同,猶致也。並通。”夫□特為食羹之貨,多餘之贏,黃帝篇“多”上有“無”字,張註:“一本無無字。”案:無者與莊本同;有“無” 字,理較圓。其為利也薄,其為權也輕,而猶若是,而況於萬乘之主乎!身勞於國而知盡於事,黃帝篇無“乎”字。二語屬齊君說。彼將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成云:“驗我以功績。”吾是以驚。”言往見齊君,彼將任事而課功,責望甚重,將有患亂,故以賣□之事推之,驚而走也。伯昏瞀人曰:“善哉觀乎!善其能觀察人情。汝處已,人將保汝矣。”司馬云:“保,附也。”案:言汝且處乎家,人將附汝矣。無幾何而往,則戶外之屨滿矣。成云:“既及升堂,請益者多。”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頤,司馬云:“敦,豎也。”成云:“以杖柱頤,聽其言說。”立有間,不言而出。成云:“忘言而歸。”賓者以告列子,釋文:“賓,本亦作儐,謂通客之人。”列子提屨,跣而走,暨乎門,曰: “先生既來,曾不發藥乎?”釋文:“ 司馬本發作廢。”郭慶藩云:“發、廢,古同聲通用。 ”案:黃帝篇作“ 廢”,張註:“廢,置也。曾無善言以當藥石也。”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將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異也!黃帝篇 “之”下多“感也”二字,“異”下無“也”字,張注云:“汝用何術能感物如此乎!”案:本文“而焉用之 ”,其義自明。黃帝篇當釋作“汝焉用此感也”!張說非。感豫出異者,先物施惠,豫出以感人,是自異也。 必且有感,搖而本才,又無謂也。黃帝篇“必且”作“且必”,“感”下有“也”字,“才 ”作“身”。案:本才,即本質也,與孟子“非才之罪也”義同。釋文“一本才作性”,意亦同也。言必有惠以感人,則此心逐物,搖汝本質,究何謂乎!與汝遊者,又莫汝告也,宣云:“無忠告。 ”彼所小言,盡人毒也。張註: “小言細巧,易以感人,故為人毒害也。”莫覺莫悟,何相孰也!郭嵩燾云:“漢書賈誼傳‘日夜念此至孰也',顏註:‘孰,審也。'言既無覺悟,又何人相審詳乎!”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敖遊者也。”成云:“物必以智巧困弊。惟聖人泛然無系,譬彼虛舟,任運逍遙。”案:“巧者”以下,莊子所增。

鄭人緩也呻吟裘氏之地。司馬云:“緩,人名也。”釋文:“裘氏,地名。”郭云:“ 呻吟,吟詠之謂。”祗三年而緩為儒,郭云:“祗,適也。”潤河九裏,澤及三族,宣云:“喻學問既成,必及人。”使其弟墨。緩使弟學墨。弟名見下。儒、墨相與辯,其父助翟。 成云:“儒憲章文、武,祖述堯、舜,甚固吝,好多言。墨遵禹道,勤儉好施。儒、墨途別,各執是非,父黨小兒,遂助翟也。”十年而緩自殺。其父夢之,曰:“使而子為墨者,予也。闔胡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闔同盍,何不也。胡,亦何也。“闔胡”連文,如古書“尚猶”“惟獨”之例,自有複語耳。嘗,試也。釋文:“良,或作埌,音浪,塚也。”案:緩見夢其父,言弟之為墨,是我之力,何不試視我塚上,所種秋柏已結實矣!冤魂告語,深致其怨。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郭云:“自此以下,莊子詞也。”成云:“造物者,無物也,能造化萬物,故謂之造物。物之智慧型,稟乎造化,非由從師而學也。故假於學習,輔道自然,報其天性,不報人功也。翟有墨性,不從緩得,緩言我教,不亦繆乎!”彼故使彼。有墨性,故使墨。夫人以己為有以異於人,以賤其親,夫人,猶言此人。成云:“言緩自恃己有學植之功,異於常人,故輕賤其親而汝於父也。” 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故曰:“今之世皆緩也。 ”齊人穿鑿得井,行李汲而飲之,井主護水,至捽飲者之頭,不知泉之天然也。喻緩不知翟天然之墨而忿之。(此注兼采陸、成。)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釋文:“ 知音智。”案:以、已字同。德之為言得也。言知得之為德,而自是其德,已為不智,況於有道之人,而可不因任其天乎!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上文雲“巧者勞而知者憂”,是為天所刑也。德充符篇云:“天刑之,安可解!”不以有道自命,則可逃遁天之刑矣。語又見養生主篇。

聖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成云:“安,任也。任群生之性,不引物從己,性之無者,不強安之,此所以為聖人也。”眾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舍己以徇物,安其所不安也;不安其素分,不安其所安也。

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成云:“運知則易,忘言則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之,往也。成云:“詣於自然之境。”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成云:“復古真人,知道之士,天然淳素,無複人情。”

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司馬云:“朱泙漫、支離益,皆人姓名。”單千金之家, 單同殫,盡也。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宣云:“無龍可屠也。是以君子不貴絕藝,而貴中庸之道。”

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郭云: “理雖必然,猶不必之,斯至順矣,兵其安有!”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一〕。宣云: “以理之不必然者,而各必其所偏見,則乖爭生矣。” 順於兵,故行有求。宣云:“徇於兵爭,故動則求濟所欲。”兵,持之則亡。雖有兵,不可恃。

〔一〕“兵”原誤“矣”,據集釋本改。

小夫之知,釋文:“音智。下為知同。”不離苞苴竿牘,宣云: “裹曰苞,藉曰苴。詩鄭箋:‘以果實相遺者,必苞苴之。'”司馬云:“竿牘,謂竹簡為書,以相問遺。” 敝精神乎蹇淺,而欲兼濟道物,太一形虛。若是者,迷惑於宇宙,形累不知太初。勞於蹇難淺薄之事,而欲導群物以成兼濟之功,虛形器以合太一之理,若是者,已為宇宙之群形物累所迷惑,安能知太初妙理邪!彼至人者,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郭云:“無始,妙本也。無何有之鄉,道境也。”俞云:“釋文:‘冥,本亦作瞑。又音眠。'是也。瞑、眠古今字。文選養生論‘達旦不瞑',李註:‘瞑,古眠字。'是也。甘瞑,即甘眠。徐無鬼篇:‘孫叔敖甘寢秉羽。'甘眠與甘寢義同。淮南俶真訓‘甘瞑於溷澖之域',即本此文。”水流乎無形,發洩乎太清。宣云:“出於虛,歸於虛。”案:以喻至人之自然流行也。悲哉乎!汝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汝,謂上“小夫”。大寧,無為泰定之宇。言人見小而遺大也。